时间:2020-01-08 15:35:35
1、单选题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题
1.有关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2.已知D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其形成原因
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
②盛行东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③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A.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
B.A、B两城市所在的自然带类型相同
C.铁路线均位于西部
D.B、C两城市间的距离超过100千米
E.①②
F.①②③
G.①④
H.③④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的综合分析。
1.A项由于甲图表示的实际区域范围远小于乙,故说明甲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错误。B项结合A、B两地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A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B位于台湾岛北部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两地发育的自然带相同;正确。C项甲图台湾岛的铁路分布于环岛沿海;错误。D项B、C之间跨纬度约0.5°,故实际距离为0.5*111KM;错误。
2.D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的成因是因为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之一,下列国家中,根据本国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大规模“东水西调”的是
A.俄罗斯
B.加拿大
C.中国
D.澳大利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于受大分水岭的阻隔,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降水量丰富,而大分水岭西部,为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故为了改善大分水岭西侧的农业生产条件,政府实施了东水西调工程。而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主要的工程建设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
1.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较低纬地区向较高纬地区减少? B.由沿海向内陆先减少后增多
C.由平原向山区逐渐增多? D.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多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能丰富与否及其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地风能丰富是由于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B.②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周围高山环绕
C.④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距海遥远? D.③地风能较丰富是由于地处沿海
3.图中M地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
A.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 B.太阳能、风能和沼气
C.地热能、风能和沼气? D.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
参考答案:1.B
2.C
3.A
本题解析:1.东部沿海地区为较丰富区,向西为欠缺区和可利用区,再向西为较丰富区和丰富区。
2.④地大约位于四川盆地,四周高山使内部风力小。
3.M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丰富。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广东部分地区工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产业转移是跨地区直接投资下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集体流动,是生产方式的整体性转移。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梯度性的特点,所以是渐进的转移。所以A、B错。材料中给出,撤退性产业转移是指区域的衰退性产业主要由于外部竞争与内部调整压力而进行的战略性迁移。衰退性产业,就是不再具有优势的产业,C对。材料中指出,扩张性产业仍属于成长性产业(区域的成长性产业),在区域中具有优势,要向外扩张,占领市场,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是不具有优势的衰退性产业,D错。
小题2:纺织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进行的早,经济水平较高,劳动力工资水平高,导致纺织工业生产成本高,在当地纺织工业不具有优势,外部竞争,内部调整压力大,所以B对。高分子合成工业、航天工业、石化工业都属于新兴工业,在本地仍然具有优势,所以A、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3时46分,日本附近海域(38.1°N,142.6°E)发生了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导致东北部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核辐射物质被“黑潮”输送进入北太平洋。据此回答问题。本次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下面各地可能受此次海啸影响的是
A.里约热内卢和悉尼
B.孟买和鹿特丹
C.罗马和高雄
D.圣弗朗西斯科和温哥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日本此次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对北太平洋沿岸造成巨大影响。而里约热内卢和鹿特丹位于大西洋沿岸,故排除AB。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故排除C。只有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和加拿大的温哥华是位于太平洋的东岸。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