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5:06:30
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某地等高线图,图中虚线表示景观步道,回答下列各题。1.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是2.图中虚线是景观步道的一段,其最大的缺点是
A.常年水域为海洋
B.该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C.最高峰不超过110米
D.站在山顶可全程观看景观步道
E.林荫蔽日
F.云雾缭绕
G.坡度过大
H.山洪隐患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分析,常年水域也可能是湖泊,不一定是海洋,A错。图中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容易发生水土流失,B对。根据等高线数值,分析等高距是5米,所以最高峰海拔范围是110-115米,不超过115米,C错。山顶等高线稀疏,山腰等高线密集,形成凸坡,挡住了视线,不能观看全程步道,D错。
2.图中景观步道位于山谷中,该地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容易发生洪水灾害,存在山洪隐患,D对。林荫蔽日、云雾缭绕使景观更有意境,坡度大可以增加攀爬乐趣,不算大缺点,A、B、C错。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图,旅游景观综合评价。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6“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题。
【小题1】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后再向南
B.陡崖的相对高度为大于400米,小于600米
C.①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
D.甲丙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
【小题2】为发展旅游业,该地区打算修一条直达山顶(840m处)的观光索道,合适的选线是 ( )
A.从甲处到山顶
B.从乙处到山顶
C.从丙处到山顶
D.从丁处到山顶
【小题3】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
A.①地区利用地形发展梯田,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B.②地区开发金矿资源,大力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C.甲地区可发展观光农业,开发生态农业旅游
D.丁地区建一个以观瀑布为主题的公园,发展旅游业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河流存在于山谷中,且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故河流流向为由南向北,再向东流,故A项错误;陡崖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公式:(n一1)×d≤H<(n+1)×d计算,其中n为陡崖处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计算可得200≤H<400,故B项错误;夏季时,我国东部沿海日出东北方向,甲地海拔低于其东北地区,此季节甲地不能看到海上日出,故D项错误;此地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吹东南风,①地处在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C项正确。
【小题2】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修建观光索道一般要符合以下原则:一是要有足够长度的游览距离,二是两点之间地形落差不能大太,三是中间不能经过凸出的地形。甲处到山顶,游览距离较短,地形较陡且地形变化幅度较大,故A项错误;丁地到山顶要经过陡崖处,垂直坡度大,安全系数低,不适宜,故D错误;丙处海拔较高且离山顶较近,游览价值较小,故C错误。只有从乙处到山顶,距离较远,中间经过山谷地带,两点之间地形落差不大,B正确。
【小题3】梯田应位于坡度较缓地区,坡度大于25°的地区开辟梯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①地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不适宜修建梯田,故A错误;②地矿产资源丰富,但地处河流中上游,若此处发展工业易对下游水体造成污染,故B错误;丁地区有陡崖,但并无河流经过,因此没有形成瀑布,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有一定难度,属于等高线综合分析的常规考点,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①掌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的关系;②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③山地迎风坡的判断方法;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日出方向的年变化规律;⑤索道建设的基本要求;⑥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内容。注意充分利于等高线图示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图3示意某大陆部分地区及附近地形分布图,图4中甲图示意图3中①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乙图示意该大陆与①地同纬度大陆东侧海域的水温垂直分布,读图回答题.1.图3中②地区农业生产发达,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2.有关图4海水温度变化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E.甲乙两地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大而递减速率相同
F.甲乙两地海水温度500米以上的垂直变化更小
G.影响甲乙两地表层水温差异的因素是洋流分布
H.影响甲乙两地表层水温差异的因素是海陆分布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的经纬网信息可能确定图示区域为澳大利亚的西部,②地区是地处其西南部的混合农业所在区域,故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选C
2.从乙中不难看出在水深1000米以上,甲乙两处海水的垂直递减率都较大,不过甲处的海水的垂直递减率更大于乙。在1000米以下,海水的垂直递减率变得较小了。排除选项A B。结合所学的有关澳大利亚的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图中①地存在着西澳大利亚寒流,与之同纬度大陆东侧海域存在东澳大利亚暖流,寒流的降温,暖流的增温作用是造成两处海水表层温度差异的根本原因,故选C。
考点:农业地域类型的判定与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点评:本组题要求考生熟练地掌握澳大利亚区域地理特征,结合相关的系统地理知识完成本组题不是太难,试题只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土壤铜含量( )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m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壤含铜量大致从冶炼厂向周边地区降低,若受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则土壤含铜量应从河流向周边降低;从冶炼厂向北,土壤含铜量递减;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夏季分别盛行西北风和东南风,图中高值区延伸方向和盛行风向一致;居民点处土壤含铜量介于150到200之间。
考点:等值线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题。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2.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3.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W、X、Y、Z四点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A.西北向东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
C.东北向西南流
D.西南向东北流
E.1处
F.2处
G.3处
H.4处
I.W
G.X
Y
Z
参考答案:1. A
2. C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读图,根据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并结合图示的指向标判断方位,故图中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2.乙、丙、丁三处不合理,因为铁路线经过无聚落的区域应走直线;不能经过市区内部;山区应沿等高线走向分布。
3.若要安排野外露营活动,就地形看应该选择平坦开阔的高地;就水文特征看,要选择高地,不能在低洼地与河谷;结合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判断,Z地位于较狭窄的河谷沿岸,所以Z地最不适宜。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属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规性考点,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的关系;②能抓住图示的指向标判断方位;③掌握聚落分布、地形和铁路线走向的关系。④掌握地形和水文特征对野外露营地点选择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