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5:04:09
1、单选题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2年7月以来,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多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黄河第六次调水调沙于2007年6月15日9时开始,7月3日8时正式结束。据此回答9题。
黄河第六次调水调沙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A.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
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大,有利于冲沙减淤
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的冲沙减淤
D.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黄河第六次调水调沙于2007年6月15日9时开始,7月3日8时正式结束。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在7-8月左右,所以调水调沙在雨季来临之前,是为了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引起西部地区沙漠化进程速度快的自然原因是
A.西部地区的耕作与放牧的粗放
B.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C.西部地区易发生虫害和鼠害
D.西部地区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自然原因”,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和植被的破坏都属于人为原因,A、D错误;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扩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力强劲,该地区的荒漠化扩展属于风力作用的结果。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注意“审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退化
C.遵循以“治理为主,预防为辅”的方针
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防治的内容为: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浓江流域位于黑龙江三江平原内,学者对其湿地的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景观优势度越高,表明一种或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读“1954年~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图”,回答题。

小题1:从1954年到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的
A.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
B.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
C.景观多样性呈增加趋势
D.各类湿地景观类型面积都变大
小题2:近20年来,影响浓江流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
B.人类开垦
C.降水增多
D.地壳抬升
小题3:浓江流域湿地景观的变化,还会影响到流域小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平衡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区域性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理解题干信息、读懂图示内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首先分析图b,可看出浓江流域湿地景观类型的面积,由50年代的多样性特征转变为目前以岛状林湿地为主体的结构特征,结合材料中“景观优势度越高,表明一种或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这个信息,即可做出判断出从1954年到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的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 。
小题2:结合图a分析,可看出浓江流域近几十年来大量开垦耕地,导致湿地面积萎缩。
小题3:环境要素间相互制约,沼泽、河流、岛状林湿地等的变化会引起环境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动全身”这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本题以“1954年~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及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答过程中学生掌握几种主要图表的判读方法再接合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相关知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多选题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1~2题
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明显的不足是
[? ]
A、铁矿石
B、水资源
C、政府的支持
D、便捷的交通
2、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控制与煤炭有关的工业,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1、BD
2、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