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三)

时间:2020-01-08 14:53: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肺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呼吸,所以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主要是雨林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对。吸纳和滞蓄降水,促进全球水循环,提供大量生物资源,这些是雨林的作用,但与肺的功能无关,A、B、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年份
1949
1955
1960
1970
1978
1985
1990
1995
东经
121.97
121.93
121.94
121.88
121.86
121.75
121.80
121.71
北纬
43.57
43.51
43.54
43.59
43.63
43.80
43.68
43.84
小题1: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
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
D.向西南方向移动
小题2:科尔沁沙地原来是科尔沁草原,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沙地。导致科尔沁沙地环境恶
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植树种草
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小题3:为了扭转科尔沁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用以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科尔沁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方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在当地开展任何经济活动,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
小题1:结合表格经纬度的变化:从东经121.97→东经121.71,反映向西移;从北纬43.57
→北纬43.84反映向北移。故选A项。
小题2:草原牧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故选D项。
小题3:针对当地荒漠化扩大的原因,当地适宜采取如退耕还牧,减少单位面积草场载畜
量,合理放牧等措施,以改善生态环境。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示意图,回答:(12分)

(1)荒漠化地区的地表景观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特征。写出体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呈现东西差异的地理事物: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8分)
(2)汉代以来,A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________(选择填空)(2分)
A 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 从上中游向下游迁移
C 游牧式的往返迁移? D 向两侧迁移
(3)图中A—D四地中位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区的是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干旱? ①?降水量? ②?植被? ③草场载畜量(每空2分,共计8分)
(2)A?(2分)?
(3)A (2分)


本题解析:第(1)题荒漠化地区的气候干旱是其最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主要是因为其距海远,加上地势的阻隔,水汽难以到达而造成的,所以距海越远,干旱性的特征表现越明显。其具体的表现主要是从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植被(自东向西依次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草场的载畜量等几个方面。第(2)题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主要靠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山上的冰雪融水,自汉代以来,人口数量的增多,生产、生活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河流流往下游的水量越来越少,再加之下游地区的绿洲地带的植被的破坏,造成沙丘的活化,土地的沙漠化逐渐从下游方向向上游方向推进,迫使人们不得不从这些季节性的河流的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第(3)题,根据所学的三大自然区及七大自然地区的相关知识便可完成
点评:本题以西北地区的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荒漠化的原因及其防治。要求考生熟悉西北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试题属于中档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由于植被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故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生态效益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成“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以下2题。
小题1: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小题2: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川、渝地区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
小题2:该方案实施后,减少了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更有利于黄河中下游径流量的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电力资源(水能资源)要从河流流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2)明确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就减少了,这样就更有利于黄河中下游径流量的调节,黄河下游断流天数也会减少。
【知识拓展】关于黄河断流的原因分析:
黄河断流形成的原因,总的可归纳为2个方面,一是天然因素;二是人为影响,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 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
2 降水量偏小
3 沿黄工农业引黄用水迅速增加
4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浪费
5 水库调节能力低,管理调度不统一
从上述断流的原因可知,要解决黄河断流问题,重点在于解决枯水季节来水少用水多的矛盾,其原则有四:
一是增加来水量;
二是减少用水量;
三是调整用水时间;
四是强化水体质量保护。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