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4:53:25
1、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⑴假如将A地区顺时针旋转900,其地形特
点将同美国、中国、巴西和澳大利亚中的哪
一国地形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
⑵B半岛的气候属于上面气候图中的_______。(填代号)A地冬季比同纬度地
区气温偏高的原因是______
⑶C地区夏季气温较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⑷E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
⑸A国与C国交界地区是高大的山脉,国界有_________段相邻
A?一段? B?两段? C?三段
⑹D地区有公司要从A 、B两地进口原料,它们应该是_________(2分)
⑺A国水旱灾害频繁,每当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就会产生________灾。
⑻F位于两大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东侧有世界最深的海沟_______
参考答案:⑴澳大利亚?
⑵C?北部山地的阻挡?
⑶海拔高(地势高)
⑷水土流失严重?
⑸C?
⑹黄麻?天然橡胶?油棕?蕉麻(答二即可)
⑺旱?
⑻马里亚纳海沟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东南亚地区。(1)A表示印度,该国的地形分布特征:北部为高山,中部为平原,南部为低矮的高原;若顺时针转90°,则形成的地形特征:东部为高山,中部为平原,西部为低矮的高原;与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相似。
(2)B所在半岛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而左图中的气候类型依次为:A表示热带雨林气候;B表示地中海气候;C表示热带季风气候;D表示温带季风气候。A地表示印度,冬季受北部山地阻挡了冬季风,故A地区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则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较高;
(3)C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气温低是由于地势高。
(4)E地区表示黄土高原;
(5)A、C分布表示印度和中国,由于两国中间还隔这尼泊尔和不丹,故国界线分3段。
(6)考查印度和东南亚的物产;(两地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7)由于季风气候不稳定,故旱涝灾害多发,若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说明影响时间短,故形成干旱。
(8)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 )
A.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B.与风向垂直
C.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D.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的合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多地空气显示“重度污染”,雾霾天气频现,部分城市污染指数突破测量上限。雾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据此判断下题。
【小题1】“雾霾天气”主要发生在冬季的原因是( )
①冬季供暖,排放的污染物增多 ②冬季汽车尾气排放值增多
③冬季施工量大,扬尘多 ④冬季炒菜油烟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小题2】如图为我国某地l月某日6时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剖面图。高空气流自西向东速度为30千米/时,若城市A有严重的雾霾天气,则该城市雾霾天气开始消散的时间大约在( )
A.10时
B.12时
C.14时
D.20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冬季我国主要受亚洲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空气流动性不强;冬季北方寒冷,用煤取暖等使固体尘埃排放量增多;机动车增多,大气中污染物排放增多;冬季北方寒冷,不利于建筑施工,施工量减少;炒菜油烟影响不大。选A正确。
【小题2】正常的大气温度变化应是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图中A地500米高空-8℃,2500米高空应为-20℃,即A地上空有逆温现象;由图可知,在距A地60公里处上空有一冷空气,自西向东速度为30千米/时,移动到A地上空应需3-4小时左右,即10时左右。选A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环境问题和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石家庄此时的PM2.5指数高达890。下列对该地污染严重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
A.冷暖气流交汇,湿度增大,污染物大量集聚
B.暖空气推进,冷气流下沉,污染物集聚地表
C.冷暖空气相遇,挤压气流,污染物浓度升高
D.气旋影响,周围大气污染物聚合,浓度升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石家庄此时的PM2.5指数高达890,且有趋势向差的特点。也就是说在污染物扩散之前,有个质量更差的过程。从各城市的空气质量的分布和趋势看,此时影响该地区的锋面系统为冷锋锋面。冷空气势力较强,主动向偏南方向移动,会在锋线附近的区域水平压缩近地面的空气,也就压缩了污染物,使得局部地区的污染物浓度升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中四幅从近地面到高空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描绘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④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近地面气压应该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且地面上受热的地方,由于气流上升,导致近地面形成低压。地面上冷却的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
考点: 大气环流
点评: 难度较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