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4:41:59
1、单选题 当北京时间为7月7日12点,则纽约(74°W)的区时是
A.7月7日16点
B.7月6 日 23点04分
C.7月6 日 1点
D.7月6日23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纽约(74°W)为西五区。西五区的区时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所以西五区的区时=7月7日12点-13小时=7月6日23点。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甲)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将甲图中A、B、C、D标在乙图中相对应的位置上。(1分)
(2)在乙图中的短线上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1分)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A处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 (南、北)移动。(2分)
(4)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 B处时,昆明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此时对应的日期是 ,南极圈上的昼长时间为 小时,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4分)
(5)极夜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是从甲图中的 点到 点的时段。该季节北印度洋洋流呈 (顺/逆)时针方向,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 ,东亚地区盛行风向是 。(5分)
参考答案:
(1)甲图中A、B、C、D依次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对应的是乙图中上、左、下、右。
(2)自西向东
(3)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
(4)昼最长,夜最短(昼长夜短);6月22日,0,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5)C、D,逆,南,西北
本题解析:
(1)甲图中A、B、C、D依次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对应的是乙图中上、左、下、右。
(2)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逆时针)。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A处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4)当太阳直射B点时,为夏至日,昆明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上出现极夜,昼长为0;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5)极夜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是从秋分到冬至,图中从C点到D点;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东亚地区盛行风向是西北风。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公转及对应的地理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的公转及对应的地理现象。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分析该表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 | 赤道与公转轨道面交角 | 自转周期 | 公转周期 | 自转方向 |
| 金星 | 177° | 243天 | 225天 | 自东向西 |
| 地球 | 23°26′ | 23时56分4秒 | 365天 | 自西向东 |
| 火星 | 23°59′ | 24时37分23秒 | 687天 | 自西向东 |
参考答案:(10分)
(1)B(2分)
(2)有极昼、极夜现象(1分),其范围是66°01′-90°(3分)。
(3)有(1分),因为其黄赤交角与地球相近(23°59′);由于火星公转周期为地球的2倍,所以,其四季更替时间为地球的2倍。(3分)
本题解析:
(1)金星自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那么,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答案选B。
(2)火星赤道与公转轨道面交角是23°59′,那么太阳直射的范围是南北纬23°59′之间,就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范围在66°01′-90°。
(3)有。因为其黄赤交角与地球相近(23°59′)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就会导致四季产生更替。火星公转周期687天,为地球公转周期的2倍,所以,其四季更替时间为地球的2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哈尔滨(440N)
B.北京(400N)
C.广州(230N)
D.南极长城站(620N)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右图(图中数字表示经纬度,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此时刚刚处于日落(昏线上)
B.这一天是12月22日
C.A地可能有极昼现象°
D.C点的昼长为12小时
【小题2】ABC三地比较( )
A.A的昼长最长
B.ABC三地昼长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相同
C.地方时B最晚
D.C的自转角速度最大
【小题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是( )
A.90°E和23°26′S
B.90°W和23°26′S
C.90°W和23°26′N
D.90°E和23°26′N
【小题4】此时,北京时间是( )
A.3.21日16时
B.6.22日18时
C.6.22日14时
D.12.22日8时
【小题5】ABC三地昼长比较正确的是( )
A.A=B=C
B.A>C>B
C.A<B<C
D.C>A<B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5】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B点此时刚刚处于日出(晨线上),A错;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B错;A地纬度低于北极圈,不会出现极昼现象,C错;C点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即昼夜等长为12小时,D正确。
【小题2】根据上题分析,因北半球为夏至,因此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A位于北半球,纬度最高,昼最长,A正确;在春秋分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B错;同一日期内,越偏西的地方,地方时越晚,C错;A.B.C三点都没有在极点上,自转角速度相等,D错。
【小题3】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此节气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直射点经度为12时,图中晨线和赤道的交点为6时,所对应的经度为0度,可推算12时所在经线为90°E,所以D正确。
【小题4】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图所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90°E上的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120°E为14时,C项符合题意。
【小题5】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赤道上昼夜平分,综上所述B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