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08 14:40: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港口,条件最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港口,最容易发生泥沙淤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甲位于海湾地区,且位于盛行风向的背风坡,风浪较小;地形平坦开阔;且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故建港条件最为优越。
小题2:图示丁处位于河流入海口,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此形成混凝作用而导致泥沙淤积严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港口布局的主要条件(海域、陆域、交通)等因素结合读图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寒地区高铁,哈尔滨至大连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最高运营时速为冬季200千米、夏季300千米。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影响该高速铁路修建的首要区位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运量因素
C.技术因素
D.社会经济
小题2:影响该高铁运营时速差异的因素是
A.夏季高温多雨
B.地形崎岖多河谷
C.旅客流量差异
D.冬季多大风积雪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路基“冻胀”问题,是严寒地区铁路建设的一项世界性难题。主要原因是路基土体在低温情况下,土中水分“冻胀”所致。哈大高铁也不例外,其在建设过程中攻克的技术难题也主要是路基冻胀问题。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还无法完全避免路基“冻胀”现象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冻胀”不至于变成“冻害”。
小题2:哈大高速途径我国最寒冷的地区,而寒冷又恰恰是列车“提速”最大限制性因素,因此冬季哈大高铁时速只有200公里的主要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哈大高铁经过的区域的环境特征。解答本题还需明确哈大高铁建设的安全隐患:(1)哈大高速途径我国最寒冷的地区,而寒冷又恰恰是列车“提速”最大敌人;(2)东北地区由于冬夏季温差大,容易出现路基冻胀 。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6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与交通密切相关。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目前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之首。我国铁路运输已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
(2)指出在我国运输市场上受高速铁路冲击最大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8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0分)到2012年底赣州城镇化率为39.34%,2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增至5个。2013年5月下旬,《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向社会公示。预计到2030年,赣州都市区将成为我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城乡一体化的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
读《赣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9中国新“圈子”运动刺激经济》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规划》在中心城市空间区建设中,将构筑“一核、五心、三轴”的都市空间发展总体结构。“三轴”指的是国家级产业拓展轴、都市服务拓展轴、新兴功能拓展轴。
指出“拓展轴”依托的主要区位因素并说明原因。(6 分)
(2)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把产业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称为增长极。点轴模式是从增长极模式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开发模式。《规划》区域开发将实现由 “极”到 “轴”,再由“轴”到“面”的时序发展。
《规划》将优先发展中心城市,说明其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8 分)
(3)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导方针。
《规划》将积极融入“海西城市经济圈”。简析其主要区位依据。(6 分)


参考答案:
(1)因素:交通干线。(2分)
原因:①、便捷的交通网线是实现人和物的快捷空间位移的先决条件。(2分)②、有效地降低城市运营成本,能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2分) ③、城市是区域内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产业高度集聚的场所,有密集的要素流动。
(2)依据:可总体上降低城市都市区经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2分)
①、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可节省交通、通讯、管网等基建投资;(2分)②、促进中心城市产业聚集,促进专业化和企业协作,提高增长极的辐射能力。(2 分)③、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促进可持续发展。(2分)
问题:①、减轻环境污染。(2分)②、防止交通拥挤。(2分)
(3)依据:①两经济圈,资源环境、产业经济结构互补性强。(2分)②赣州城市经济圈是海西城市经济圈最近经济辐射区(地缘相连,交通便利)。(2分)③共为客家文化区;或全国范围内协调发展。(2分)


本题解析:
(1)从材料“赣州都市区将成为我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城乡一体化的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此形成的“三轴”指的是国家级产业拓展轴、都市服务拓展轴、新兴功能拓展轴。可以看出要实现这一目标都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因此实现规划的主要依托是交通。
交通运输的主要作用:要成为“四省通衢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需实现人和物的快捷空间位移,能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要实现都市服务区需要实现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产业高度集聚的场所有便利的流动,这些都依赖于便利的交通运输。
(2)任何经济的发展方式都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衡量下的结果。从经济发展来说任何发展都是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优先发展中心城市说明为集中发展,集中可以产生集聚效应,集聚可以降低成本,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集聚可以共用基础设施: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可节省交通、通讯、管网等基建投资;集聚可以促进专业化和企业协作,提高增长极的辐射能力;集聚可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促进可持续发展。但聚集也会带来争水、争地、争劳力、基础高施压力大、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问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海西城市经济圈”是台湾海峡西面的城市经济圈,主要分布在福建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赣州城市经济圈是海西城市经济圈最近经济辐射区(地缘相连,交通便利);海西城市经济圈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但资源较少,有产业转移需求。赣州城市经济圈为中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源丰富,可以接纳海西经济圈的产业转移。两经济圈,资源环境、产业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两地区共为客家文化区,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容易融合。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2年12月26日上午9时,随着一列银色的CRH380AL高速列车准时驶出北京西站18站台,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京广高铁正式全线开通运营。读下图,回答小题。

小题1:一路上,旅客看到了不同的风光:北京附近,窗外树木凋零;车过郑州后,窗外景色绿意初见;湖北段窗外植被黄绿相间;列车到达广州近郊,植被郁郁葱葱。造成这种地理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降水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小题2:京广高铁经过湖南省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地区。该地区是我国中部新崛起的地区之一,为发挥区域优势,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最合适的是
A.柑橘加工业  
B.芒果罐头加工业
C.甜菜制糖  
D.小麦加工业
小题3:下列关于京广高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跨越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B.促进长江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C.沿途植被以森林为主 
D.有效的缓解了京沪铁路的交通压力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北京-郑州-湖北-广州四地地理景观的差异,表现为自北向南的分异,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分异基础是随着纬度的变化,热量条件发生变化。
小题2:湖南省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芒果为热带水果,甜菜为暖温带糖料作物,小麦主产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B、C、D选项都不符合,A项中柑橘属于亚热带水果,所以A项正确。
小题3:京广高铁全线都在我国第三级阶梯上运行;长江为东西向,京广高铁为南北向,对长江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有限;该高铁与京沪铁路终点站不同,缓解京沪铁路的交通压力有限;京广高铁沿线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以沿途植被以森林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