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4:25:37
1、单选题 下图中,甲地年均降水量为 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 118 亿 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 575 亿 m3)。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现象)的描述合理的是2.乙咸水湖呈东咸西淡的分布规律,原因为
A.甲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乙湖泊的蒸发
B.甲地地处山地迎风坡区,因此降水较为丰富
C.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
D.丁地所在的国家为乌兹别克斯坦
E.东部面积相对较小
F.东部周边灌溉农业发达,大量引水灌溉
G.西部临海,大气降水更为充足
H.西部有大量河流淡水汇入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该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和中亚的部分地区,图中甲地地处西风带迎风坡,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其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丙河的水量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其水量变化和温度有关,汛期应在夏季;丁地所在国家为哈萨克斯坦。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湖西部有河流淡水注入,对西部湖水有稀释作用,故选D。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1年2月18日,“火星—500”试验中来自中国南京的志愿者王跃在经历261天的飞行后第一次走出登陆舱,驾驶装有机械臂和摄像头的火星探测车,在“火星”表面采集岩石……。读地球和火星资料对照表完成问题。
1.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和地球都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2.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比地球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E.距太阳远
F.质量小
G.体积小
H.公转周期长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行星环境。
1.可用排除法,火星上没有“厚厚的大气”,且火星的公转周期为1.9年,故火星上的四季变化不可能和地球上的四季长度一样,故选C项。
2.八大行星的表明温度主要是由于距离太阳的距离决定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多选题 1.此时,正午日影朝北的地区是2.此时,地球上出现的现象有
A.230260S以北的地区
B.100S以北的地区
C.230260S以南的地区
D.南极点
E.太阳直射点位于(100S,1100E)
F.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回归线大
G.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H.中国正在发布一次台风警报
参考答案:1. BD
2. AB
本题解析:本题组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1.根据全球昼夜长短情况分析,此刻8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推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于10°S,正午时刻,10°S以北地区太阳都是在正南方,所以正午日影朝北的地区为10°S以北地区。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有B选项。南极点此日出现极昼现象,南极点为地球上的最南方,日影始终朝北,所以D选项也符合条件。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根据此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2:40,推断地方时为12:00的经度为110°E,所以直射点的位置为(10°S,110°E),所以A正确;因为赤道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10°,南回归线距离直射点的纬度是13°26′,所以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比南回归线大,所以B正确;此刻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吹北风,北印度洋洋流为逆时针,所以C错;台风发生在北半球的夏半年,所以D错。所以本题选择A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
A.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绕日公转
D.晨昏圈的存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由于地球公转而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不同原因,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半径月6370KM;地核与地幔的分界线位于地下2900KM处,故地核的厚度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