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4:19:20
1、单选题 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及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村庄abcd相比较发展种植业具有的优势自然因素是
A.a村庄热量条件最好
B.b村庄降水条件最好
C.c村庄水源条件最好
D.d村庄光照条件最好
小题2:村庄甲乙之间修公路,合理的走向是经过
A.e村庄
B.b村庄
C.c村庄
D.d村庄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小题1:a村庄位于山谷,地势最低,故热量条件好;正确;b村庄位于北坡,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故降水较少;错误;c村庄位于山脊,不利于河流的发育,故水源不足;错误;d村庄位于北坡,为北半球的背阳坡,故光照条件不足;错误。
小题2:图示甲乙之间为山脊,坡度大,故修建公路应沿等高线延伸,经过e村庄,走“之”字型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某一区域,该区域在较长时期内受图中气压系统控制。回答1—3题。

[? ]
[? ]
[? ]
参考答案:1、C
2、B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中部某地区等高线图”。
1.估算三道堤坝之间的坡度(相对高度与水平距离之比)约是(三道堤坝图上距离为6厘米)2.图示地区有多条堤坝,其主要功能是3.甲、乙、丙、丁四个观测地点能直接看到三道堤坝的是
A.百分之三左右
B.百分之八左右
C.百分之十三左右
D.百分之十八左右
E.蓄水发电
F.水产养殖
G.拦泥蓄水
H.修桥筑路
I.甲
G.乙
丙
丁
参考答案:1. B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等高距为50米,最高堤坝海拔大约为1050米,最低堤坝为1000米,它们相对海拔为50米左右。比例尺为1:10000,三道堤坝图上距离为6厘米,可算出它们水平距离为60米左右。坡度约为50/60,故B对。
2.由图等高线和经纬度分析定位此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堤坝功能很多,但是不同地区功能也不一样,所以C对。
3.想看到三道堤坝, 甲、乙、丙、丁四地与堤坝连线不能被高地所挡,既不能穿过山脊、山顶、凸坡等,观看地地势也要相对较高,只有甲地符合,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比例尺和等高线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著名旅游胜地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问题。
?
小题1:图中可能有两条河流交汇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某游客用罗盘测出图上凉亭在他的东南方,教堂在他的西北方,该游客最可能站在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3:图中丁地离凉亭的水平距离约为?(?)
A.120米
B.200米
C.290米
D.330米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小题1:丙处由来自乙处河谷的河流和流经凉亭的河流在此交汇。
小题2:注意指向标。凉亭在他的东南方,说明他在凉亭的西北方;教堂在他的西北方,说明他在教堂的东南方,故他位于丁处。
小题3:图示丁到凉亭的水平距离约1cm,利用比例尺判断约为200M。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河流、地形、气候、地质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城市、经济、资源等人文要素,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和交通线的分布形态等。结合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小题1:图示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2分)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三地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_____,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________。(4分)
小题3:试分析图中甲、乙两地聚落特征的差异。(4分)
小题4:试评价图示地区南部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甲?甲地是四川盆地,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小题3:甲:聚落稠密,规模大,形态呈团状;乙:聚落稀少,规模小,空间形态相对分散。
小题4:有利因素:沿线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地区,利于民族团结;先进的科技保障。不利因素:地形崎岖,起伏大;多地质灾害。(任意答一点计2分,须有有利不利角度)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的经纬线和等值线判断该地位于四川盆地。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图示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题2:据图判读:图中甲乙丙三地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甲,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甲地是四川盆地,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小题3:甲、乙两地聚落特征的差异是甲:聚落稠密,规模大,形态呈团状;乙:聚落稀少,规模小,空间形态相对分散。
小题4:图示地区南部铁路建设的有利因素:沿线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地区,利于民族团结;先进的科技保障。不利因素:地形崎岖,起伏大;多地质灾害。
点评:对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的评价应该能够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