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防灾与减灾》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1-08 14:13: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海地(18.50N,72.50w)当地时问2009年12月12日16时56分,发生里氏7.O级地震。该国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地震发生后,联合国要及时获取地震对当地破坏程度的信息。其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数字地球”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技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遥感技术应用领域包括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下图为2010年第6号台风“狮子山”、第7号台风“圆规”、第8号台风“南川”移动路径和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我国台风的主要源地是______和______。
(2)简述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菲律宾以东、西北太平洋洋面;南海海域
(2)加强监测与预报;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图10)。完成下列要求。
小题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4分)
小题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季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2分).持续强降雨(分)。
小题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地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2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2分)。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措施中能减少泥石流发生的是
[? ]
A.植树造林、水土保持
B.开山辟石、修建道路
C.修建水库、建坝蓄水
D.开荒种田、修筑梯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灾后的自救、互救和恢复重建对减少灾害造成损失非常重要,做下列各题
小题1:汛期旅游(或郊游)避开山洪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野营必须找到一个远离山谷的地方,选择高的地势、平坦的地形
B.如果天气不好,不要贸然进入深山
C.雷雨天要在山顶或空旷地安营,避免山洪
D.要注意山上的植被,植被较好的地方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
小题2: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
C.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命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小题3:下列关于灾害保险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灾害保险是一种有偿救助?
②是风险分散的有力措施?
③保险业是“国际减灾十年的重要力量,
④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管理体制完善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雷雨天要在山顶或空旷地安营,容易遭受雷电击中的危险。所以不能再山顶和空旷处安营。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要注意保存体力,不能尽力呼救以寻求帮助。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关于灾害保险的叙述各选项都正确。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