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环境与环境问题》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1-08 14:09: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题。
1.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2.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3.下列各组国家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E.①
F.②
G.③
H.④
I.德国
G.日本
中国
美国


参考答案:1. B
2. D
3. A


本题解析:1.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营养水平、医疗卫生等保障生命的条件改善,这些是死亡率下降的必要条件。所以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这也是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基本原因。
2.该国人口最多时应在人口停止增长的时候。图中④时期是该国人口增长率为零且以后将呈负增长的时候,故该国人口达到顶峰时期应为④时期。
3.图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完成了由原始型经传统型进入现代型的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型,且出现了负增长,该种情况主要在欧洲一些国家中出现。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大量燃烧煤炭,最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事件
D.水体污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大量燃烧煤炭主要产生大量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故容易形成酸雨。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进入2012年3月,那些原本怀着度过“一年中最美季节”的市民大失所望:连绵不断的阴霾天气加上仍在入侵的冷空气,让人感觉阴冷而又呼吸艰难。据统计,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不经过肝脏解毒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同时还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当大量有毒物质浓度急剧增加时,产生急性毒害作用,若空气污染物浓度低,在长期的作用下也会使人体产生慢性中毒。
材料二?

(1)PM2.5?来源广泛,有自然来源,也有人为排放。根据材料说明城市中PM2.5的主要来源是???
(2)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北非的农牧过渡地带也是PM2.5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是?
(3)近年来PM2.5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4)针对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1)日常发电 工业生产?汽车尾气(3分)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分)
(3)污染空气 ;危害人体健康,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2分)
(4)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环保出行,近距离可步行、骑自行车等。(答正确其中3点给满分3分)?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1)PM2.5是指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属于大气污染,故主要从城市主要大气污染来源角度分析。(2)北非的农牧业过渡带PM2.5浓度高主要反映荒漠化加剧,故其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从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角度分析。(3)PM2.5受到人们关注主要从其危害严重角度分析。(4)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主要从减少废气的排放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18分)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采样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
PM2.5(?g/m3)

学校。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

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000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

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

居民区。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170

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
小题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4分)
小题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
小题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分)
小题4: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小题2: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小题3: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任答两点即可)
小题4: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任答四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表中采样点环境状况,可知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小题2:此题注意关键词“气象因素”的理解,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到风速、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小题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主要包括云雾、降水、气温、污染大气等方面,注意抓住关键词“大气环境”,不能回答其它方面的影响。
小题4:此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回答,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草原退化
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我国典型的荒漠化(草原退化)地区主要在西北(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区;我国典型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云贵高原、东北地区;我国典型的土壤盐碱化地区主要有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我国土壤酸化严重的地区主要在南方的贵州、湖南、江西、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四川盆地(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等地。东北平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森林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破坏等。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