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4:06:37
1、单选题 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该做法使
[? ]
A、太阳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增强
D、短波辐射增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
[? ]
A、直接加热大气
B、通过熏烟增强大气逆辐射
C、直接加热地面
D、加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下图“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
A、A
B、B
C、C
D、D
2、从数量上看,A>B的原因是
[? ]
A、大气对A具有削弱作用
B、B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C、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B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3、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 ]
A、A辐射减弱
B、B辐射增强
C、C辐射增强
D、D辐射增强
参考答案:1、C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全球能量盈余区与亏损区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40°N—40°S地区是能量盈余区,主要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对流层的厚度较大
C.太阳辐射的时间较长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小题2:关于全球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地区到高纬地区逐渐增大
B.各纬度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地区热量收入最大,极地地区热量支出最大
D.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由于海水蒸发耗热
小题3:全球热量平衡主要依靠( )
①大气环流 ②生物循环 ③洋流 ④地壳物质循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40°N—40°S地区,主要为中低纬度地区,中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热量比支出的热量多,为能量盈余区。
小题2: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由于海水蒸发耗热。
小题3:大气环流与洋流使高低纬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热量得到交换,促进了全球热量平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从图示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课本关于海水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A、D在近地面,B、C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A、B、C、D四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 气温相对最高的是______。(4分)
(2)如果箭头②表示白天海岸地带的海陆风,则A、D两地表示海洋的是?。(2分)
(3)如果此图表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A、D两地表示城区的是?。(2分)
参考答案:(1)D(2分) A(2分) (2)D(2分) (3)A(2分)
本题解析:(1)若图示表示热力环流,则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气流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故气压最高的应为近地面的D点。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温越低;近地面气温高则盛行上升气流,故A点的气温最高。(2)若图示表示白天的海陆风,则白天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的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故D处表示海洋。(3)若为城郊环流,则由于城市形成热岛效应,城区始终盛行上升气流,故判断A表示城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和热力环流中气压、气温的一般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白天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可画图分析更清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