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08 14:05: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2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6分)
(2)简析叶尼塞河流域西侧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该区域南部大量出口有色冶金产品
(3)说明该区域南部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6分)东部以山地(高原)为主(2分),西部以平原为主(2分),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1分),起伏较大(1分)。
(2)(8分)汛期河水易泛滥(2分);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2分);地下冻土发育,不利下渗(2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
(3) (8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矿、金矿等(2分);煤炭资源丰富(2分);国外市场需求量大(2分);铁路交通便利(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区域北部和西部等高线稀疏,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部和南部等高线稠密,数值较大,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2)沼泽形成的原因一般为:①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河水泛滥,洪水暴发,低洼处积水;③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④冻土发育,不利于下渗。从而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泽。
(3)从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来分析。资源:有色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有铁路提供便利交通;国内外有色金属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交通线路布局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结合某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路布局图,回答:

A.在甲市,以经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因该交通线路的布局逐渐衰落
B.在乙市,因高速公路出入口选址于此而吸引甲市更多食客导致统美食餐馆日趋兴盛
C.在乙市,高速公路出入口选址于城市中心,乙城会迅速演变为区域CBD
D.在M市,高速公路出入口选址远离城市中心,有利于高速公路出入口长久固定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图示乙地有高速公路经过,而且具有出入口,根据图中的92km,可以判断乙地距离中心城市M地距离较近,而且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快捷、方便,吸引M市更多的食客,排除B项。从城市级别来看,M市是中心城市,排除C项。随着乙城市发展,高速公路出入口可能改变,排除D项。甲地只有普通公路,甲地因交通相对不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逐渐衰落,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工厂之间,生产协作关系十分密切的是(?)
A.钢铁厂与棉纺厂
B.饮料厂与电动车厂
C.电子元件厂与电视机厂
D.炼铜厂与服装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有(1)工业的产品联系,也叫工业的投入与产出联系;(2)地理空间上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3)信息上的联系。电子元件厂的产品为电视机厂提供原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某区域加工制造业重心转移示意图”。我国吸引日本、韩国制造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便利
B.自然条件优越
C.工资水平较低
D.劳动力素质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 继珠江三角洲后,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三角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千米。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很多外商选择在长三角地区投资建厂,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长三角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因素有哪些?(3分)
(2)邻近上海的太湖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近年来其水稻种植面积却逐渐减少,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3)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中,导致能源紧张,环境质量下降,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该地区产生哪些有利的影响?(2分)
(4)除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上海能源紧张状况?(3分)


参考答案:(1)交通条件更优;科技力量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答对三点得3分)
(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耕地减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花卉、蔬菜、养殖乳牛)(2分)
(3)缓解能源紧张的压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1分)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调整能源利用结构),改善大气城市环境状况。(1分)
(4)开发核电、风能等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从海上进口国外油气产品;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等(3分)答对3点得(3分)


本题解析:(1)本题拿长三角和珠三角进行对比,评价其区域发展的区位因素,可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评价,长三角具有交通条件更优、科技力量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等优势。
(2)太湖平原农业地位和产值比重下降,主要是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耕地减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注意这个答题思路适用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地位下降。
(3)西气东输带来的影响,可以从调入地和调出地两个方面来回答,也可以从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来回答;西气东输对长三角而言,会带来“缓解能源紧张的压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1分)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调整能源利用结构),改善大气城市环境状况。”影响。
(4)对于上海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可以采取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来回答,而西气东输只是开源一个方面,还有开发核电、风能等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从海上进口国外油气产品;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等。
点评:本题通过珠三角和长三角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对比、农业类型的改变、以及能源调配带来影响,本题还可考查能源类型的对比,各类能源的优劣。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