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4:04:43
1、单选题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 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
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小题2: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煤炭目前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A 北多南少,内地多,沿海少? B 沿海多,内地少,南多北少
C 北方主要分布在吉林、山东两省? D 南方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两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材料一: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其中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
材料二:我国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
(1)材料一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填写字母)基地,该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
原因是?;水能作为能源与煤炭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
(至少答出两点)(5分)
(2)材料一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填写字母),由该基
地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工程,由B、C、D、E地区输往甲、乙、丙地
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工程。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至少答两
点)。(5分)
(3)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2分)
(4)材料二显示,2001年以来,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这种依赖应该采
取哪些措施?(答三点即可)(7分)
参考答案:(1)E?水量大、落差大(水流急)?清洁?可再生?(1+2+2分)
(2)A?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
②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③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5分)(1+1+1+2分)
(3)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能源生产和输出主要在西部地区,消费地区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分)
(4)有波动但总体是逐渐提高(2 分)?
原因:①本国石油资源不足;
②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石油需求量增大(2分)
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减少石油需求;
②努力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③积极开发利用石油的替代能源(如煤炭和水能等常规能源,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3分)(从开源节流的角度作答,合情合理,皆可得分)
本题解析:
(1)水电东送有北线(黄河上游的水电输往京津唐地区)、中线(长江中上游的水电输往长三角地区)和南线(珠江上游的水电输往珠三角地区)三种,图中分别对应材料一中B—甲、E—乙、D—丙。三峡水利工程位于长江,对应图中字母E。水能资源丰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径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作为能源与煤炭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清洁、可再生。
(2)材料一中A—乙为西气东输工程,A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B、C、D、E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西电东送。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
(3)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能源生产和输出主要在西部地区,消费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4)材料二显示,2001年以来,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的变化特点是有波动但总体是逐渐提高。形成的主要原因:本国石油资源不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石油需求量增大。
为了减少这种依赖关系,可以采取的措施:可以从开源、节流两方面考虑,具体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减少石油需求;努力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积极开发利用石油的替代能源(如煤炭和水能等常规能源,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在能源消费需求变化和资源流动规模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区域能源供应的平均运输距离会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区域能源供应的空间格局基本变化特征。下图为中国1980年和2006年矿物能源供应距离变化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中国能源供应距离的变化,反映我国
A.能源资源流动规模缩小
B.国际原油进口规模扩大
C.国内能源自给水平提高
D.石油已成为第一大能源
小题2:针对我国能源供应距离的变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
A.能源消费结构
B.能源利用效率
C.能源运输安全
D.能源勘探强度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1980年矿物能源供应距离较近,说明当时以使用国内矿物能源为主;2006年矿物能源供应距离较远,说明进口矿物能源的规模扩大,特别是原油,运输距离较远。选项B正确。
小题2:目前我国能源需求中进口能源规模扩大,能源运输距离较远,当务之急是需要解决能源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选项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示意图(图5),回答17-19题。
小题1:关于我国2008年前8个月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持平
B.石油需要大量进口
C.我国进口的能源只有石油
D.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同
小题2:下列措施中,与我国能源安全关系不太密切的是
A.加强能源资源勘探与开发,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
B.提高能源利用率,控制新建高耗能企业数量
C.建立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大型工程
D.采取能源多元化策略,建立石油储备制度
小题3: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最突出的表现是消费的能源类型太少
B.我国能源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产生硝酸型酸雨
C.我国能源消费中除煤炭、水电、核电、风电外,都依赖于进口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过分依赖于煤炭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我国的能源生产力小于能源消耗量,所以需要进口能源。能源消耗中石油的比重大于生产比重,所以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建立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大型工程,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生产区和经济发达区不协调的矛盾,但是不能增加中国的能源生产量,与我国能源安全关系不太密切。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从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消费比重为20%,酸雨的类型为硫酸型的酸雨。所以能源消费结构不太合理。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