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3:59:21
1、单选题 读“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问题。
1.如果用图例A代表第一产业的比重,那么?
①图甲表示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
②图例B代表第三产业的比重
③图甲、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2.我国东部地带与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的异同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E.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
F.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
G.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中部地带第二产业比重大,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
H.东、中、西三个地带目前都以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
1.根据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判断B表示第二产业的比重,C表示第三产业的比重,故②④错误。
2.根据三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判断甲为东部地带,乙为中部地带,丙为西部地带。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而我国的亚热带地区降水反而会有所减少,所以该地区的河湖水水位会降低,但我国西部地区的冰雪因气候回升冰雪大量融化,冰雪总量会减少。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时期。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回1—2题。 
1、图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
B、近7千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一(5)题。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图2。
资料三.见图3。
图-1
图-2?图-3
小题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洲和?洲。
小题2:甲地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单选题,填选项字母)。
A.地形崎岖
B.低温冷害
C.灌溉水源
D.光照不足
小题3:1993年以前,世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l993年,?引发
粮食危机紧急情况的次数大于?;其后两者交替上升。
小题4: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一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产量逐年上升
B.消费量趋于上升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
D.缺口不断增大
E.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
小题5: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非?亚
小题2:C
小题3:自然灾害?人为灾害?自然灾害
小题4:B C E
小题5:措施:①保护耕地 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④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⑤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本题解析:此题难度不大,热点粮食问题是大家熟悉的,认真看图,就可以很快得出前4问的答案,第(1)问,从图1可知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第(2)问,确定甲是位于西亚的伊拉克,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则其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灌溉水源;第(3)问,根据图2可知;第(4)问,由图3可知;第(5)问,是开放性试题,学生结合中国国情,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空间,注意从多个角度来答。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
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
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低纬地区水温、气温升高,热带海区形成台风的几率提高,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出现频率也会增加;青藏高原地区热量条件变好,生长期变长,农作物播种提前。①、④项说法错误,由此可排除A、B、C两项。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地区、高山地区冰川融化加速,大量淡水入海,且海水膨胀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我国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也会变得更好,适宜水稻种植的区域会向高纬扩展。故②、③说法正确,D项为正确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