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3:28:29
1、综合题 (12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夏至时,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
(2)在A、B、C、D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地。
(3)当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时,下列现象中可能发生的是____(多选)。
A.开普敦正值旱季 B.天山的牧民正在海拔较高处放
C.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D.华北平原正值雨季
(4)若B地位于某大陆的东岸,则B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气候,
请说明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0分)(1)21.5° (2)D (3)AC
(4)温带大陆性 B地的纬度为45°S,若该地位于大陆东岸,则该地肯定位于南美洲45°S的东岸,由于安第斯山脉的影响,该地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形成了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如右图为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或夜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落时,乙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①8时40分 ②4时40分 ③16时40分 ④20时40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小题2】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B.乙地位于南半球
C.丙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丁地
D.丁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仔细读图,该日四地中只有甲地昼长为12小时,说明甲地位于赤道。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即甲地的经度为120°E,赤道上的甲地日落时间为18时;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经度可能为20°W和160°E,通过计算可知,当甲地日落时,乙地的地方时可能是8时40分和20时40分。答案选A。
【小题2】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甲地位于赤道,乙地出现极昼,丙和丁两地均昼短夜长,说明丙和丁两地位于南半球,B错。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有两次最大值,A错;丙地的昼比丁地的长,两地均为昼短夜长,说明丙地的纬度低于丁地,因此,丙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丁地,C对;丁地位于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D对。
考点:该题考查昼夜长短的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材料二 2010年8月1日5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西昌、太原、酒泉与正在建设中的海南文昌一起,将成为我国的四大航天发射中心。
(1)请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2分)
(2)说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简要分析原因。(4分)
(3)分析在文昌建立航天发射中心的突出优势。(4分)
参考答案:
(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2分)
(2)3600小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12月22日至3月21日期间( )
A.福建省的白昼变化为:短→长→短
B.地球经过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C.福州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低→高→低
D.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2月22日到3月21日期间,即冬至日到春分日期间,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长逐渐变短,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缩小;期间(1月初)地球经过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冬至日,福州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之后逐渐增大,夏至日变为最大。
考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用一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时,声音常常忽大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
A.太阳大气发射的电磁波扰乱了地球上空的大气层
B.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乱了地球磁场
C.短波在大气中传播时,被空气分子吸收
D.短波到达大气层上界,被全部反射回宇宙空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用一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时,声音常常忽大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太阳大气发射的电磁波扰乱了地球上空的大气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