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3:18:40
1、综合题 读下列2014年4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图(单位:hPa),回答问题。(13分)
(1)说出图中以多云和阴雨天气为主的城市。(2分)
(2)图中AB天气系统48小时后进入山东境内,说明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的天气变化过程。(3分)
(3)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2分)
(4)说出图中D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一般的移动方向以及对所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4分)
(5)在下列图中分别画出D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2分)
参考答案:
(1)扬州、长沙(2分)
(2)到来之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有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3分)
(3)甲地大于乙地;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2分)
(4)向西或西北方向;(2分)台风导致狂风、暴雨天气。(2分)
(5)作图(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气压值判断锋面气旋的位置,根据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判断扬州、长沙可能以阴雨天气为主。哈尔滨、石家庄是晴朗天气。
(2)AB天气系统是冷锋系统,48小时内,在锋面到来之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锋面过境时,有大风,降温,阴雨天气。锋面过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读图,甲地等压线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 大。乙地等压线稀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所以甲地大于乙地。
(4)图中D天气系统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后形成热带风暴或台风,一般的移动方向是向西或西北方向。台风经过,导致影响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天气。
(5)北半球的气旋在水平方向上是逆时针辐合,气流指向低压中心区域。竖直方向上气旋中心是上升气流。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2013年10月7日凌晨,第23号强台风“菲特”在浙闽交界处登陆,并伴有特大暴雨,给当地造成洪涝灾害。下面第一幅图为“台风菲特移动路线图”,第二幅图为“台风带来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形成台风的天气系统是 ,2013年10月7日凌晨,宁波的风向是 。(2分)
(2)图中数字分别表示降水、风暴潮、大风、云系,其中表示降水的是 ,表示大风的是 。(2分)
(3)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多发的地区之一,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洪涝可能诱发 、 等地质灾害。(3分)
参考答案:
(1)气旋(低压中心) 东北风(偏北风)
(2)② ③
(3)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夏秋季节多台风。(2分)滑坡、泥石流(1分)
本题解析:
(1)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大洋表面温度超过26°C时,气流强烈上升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从天气系统的角度来说,台风的本质是一个低压中心(气旋)。2013年10月7日凌晨,台风位于宁波东部,该地表现为东北风(偏北风)。
(2)从图中可以看出,②能增加径流、缓解旱情、洗刷浮沉,表示降水;③能缓解赤潮、扩散沿岸污染,表示大风。
(3)我国大部分区域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率大,加上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多台风,因此易造成洪涝灾害,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考点:我国的自然灾害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与我国北方夏季暴雨有关的锋面活动是( )
A.暖锋
B.慢行冷锋
C.快行冷锋
D.准静止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是快行冷锋控制时的天气特征。
考点:锋与天气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1—2题。 
1、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所属气压分别是
[?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2、夏季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江淮地区时,形成的天气为
[? ]
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
C、出现台风
D、寒冷天气
参考答案:1、A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上海市区(31.20°N, 121.50°E)某月4日的天气状况与5日预报截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据图可知,4日上海
A.污染物易于扩散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盛行风源于副高
D.外出需注意保暖保湿
【小题2】与4日比,5日
A.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B.地球的公转速度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D.南极圈内极夜范围扩大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4日上海天气晴朗,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夜间为晴天,大气逆辐射弱;此时该地盛行西北风,且气温较低,日出较晚,因此为冬季,盛行风源于亚洲高压;该日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外出应注意保暖保湿。
【小题2】与4日相比,5日上海日出时间向后推迟,说明位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上海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北极圈极昼范围缩小;南极圈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