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3:15:48
1、单选题 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图回答2题。
小题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小题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
小题1:材料反映人类生产力阶段为采集野果和狩猎野兽。故选A项。
小题2:采猎文明时期,人类的生产力及其低下,对自然环境的认识非常有限,故人地关系属于崇拜自然和依赖自然的阶段。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萌芽开始于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文明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对人地关系有了科学的萌芽;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征
A.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B.高投入、低消耗、高污染
C.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
D.低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而可持续发展模式特征“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传统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差异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线,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的又一条国土开发性主干线。读兰渝铁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关于兰渝铁路沿线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2.以下关于建设兰渝铁路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穿越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B.跨越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年降水量小于800 mm,植被以森林为主
D.跨越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E.使西北和华中地区铁路布局更加合理
F.促进南允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G.缓解陇海、宝成等铁路的运输压力
H.重庆将成为川黔、湘黔、兰渝等铁路的交汇点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交通线建设。
1.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兰州在黄河谷地,故选D项。
2.兰渝铁路连接西北和西南,故对华中地区的铁路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该铁线建设利于促进南允的经济发展,但不一定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B错误;湘黔线在长江以南,不可有与其他铁路在重庆交会,D错误。该铁路线建成后方便了从兰州到重庆的交通,而不必绕道陇海线、宝成线等,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1.?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2.?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小题2: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分析。
小题1:结合图中各区域的经纬度位置判断:A项①表示西北地区,故常绿阔叶林错误;B项②区域位于黄土高原,故水土流失严重,正确。C项③位于华北平原,滑坡、泥石流少;错误;D项⑤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壤盐渍化多发生于较干旱的地区;错误。故选B项。
小题2:A项①区河流主要受冰川融水和季风性降水补给,故水位的季风变化大;错误。B项②区域的河流以季风性降水为主要补给,故夏汛明显;错误。C项③位于华北平原,受上游黄土高原的影响,及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故河流含沙量大,有冰期正确。D项⑥区河流位于南部沿海地区,雨季长,故河流汛期长,径流量的季风变化大;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