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3:14:51
1、单选题 美国1965年—1983年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
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B.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
C.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可能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判断,70年代东北部的净移民人口数量为负数,故判断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A项正确;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净移民人口数量始终为正数,反映一直为人口迁入地区,B项正确;80年代以后,东北地区净迁移人口数量为负数,故判断为人口净迁出地区,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的人口迁移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抓住材料“净移民人口数量=迁入移民数量-迁出移民数量”,净移民人口数量为正数为净迁入地区,而净移民人口数量为负数为净迁出地区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根据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下列说法为正确的是
A.b是人口从城市到乡村的迁移
B.c不属于人口迁移
C.b是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D.d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B项C为乡村到乡村的人口迁移;错误;C项目前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方向为从乡村到城市,即为a;错误;D项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主要方向为从乡村草城市,即a。故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 “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图分析,完成下题
1.图中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迅速的主要原因是2.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与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最接近的是
A.人口政策的有力实施
B.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C.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
D.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E.印度
F.北美
G.印度尼西亚
H.非洲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为现代型,主要原因是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所以A项正确。
2.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为现代型,与之人口增长模式一致的北美国家。所以B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阅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全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
1.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2.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E.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F.十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G.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H.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中国10年人口增长率为5.84%,属于较低的增长率。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为现代型人口再生产模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从表中可以直接得出:人口素质提升明显(根据受大学教育人数);十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根据15-59岁人口比重);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根据城市化水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桶,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下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2.如果用a表示21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3.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8000人
B.10000人
C.6000人
D.4500人
E.a<b<c
F.c<b<a
G.b<a<c
H.a<c<b
I.四川—水力资源
G.山东—气候资源
黑龙江—矿产资源
内蒙古—水资源
参考答案:1. D
2. C
3.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人口容量。第6题,资源是决定一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一地的人口容量由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决定。
2.第7题,明确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的差异。人口容量是在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条件下,一地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16亿);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等的前提下,一地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大约8—9亿)。
3.第8题,内蒙古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故水源不足是限制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