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2:53:44
1、单选题 (海拔1891米)与福州(海拔84米)纬度相近,当福州气温为36°C时,昆明的气温约
为
[? ]
A.20°C?
B.25°C?
C.30°C?
D.36°C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B
C.C
D.D
小题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A
B.B
C.C
D.D
小题3:阴天的夜晚比晴天的夜晚气温高,是因为(?)?
A.辐射A减弱
B.B辐射增强
C.C辐射增强
D.D辐射增强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分析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A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是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是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D是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所以正确的是选项D。选项A、B、C错。
小题2:结合上题的分析,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几乎是个透明体,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个隔热层,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选项C对。选项A、B、D错。
小题3:大气白天主要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大气主要表现为保温效应,通过逆辐射形式,减少地面的能量损失。夜晚阴天,大气的保温效应强,地面热量损失的少,气温较高。夜晚晴天,大气的保温效应差,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较低。所以是图中的字母D阴天时增强了,导致阴天的夜晚比晴天的夜晚气温较高,选项D对。夜晚没有字线A、B存在,选项A、B错。夜晚字母C作用随着温度下降不断减弱,不会增强,选项C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为搜寻马航失联飞机,中国空军2014年4月5日再次派出1架飞机赴南印度洋执行搜寻任务,在任务区域(20°S—26°S、101°E—104°E)发现多块白色漂浮物,并拍照取证。任务海域气象条件复杂,云底高200余米,浪高1-2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空军搜寻需要用到的技术可能是
A.RS
B.GPS
C.GIS
D.RIS
小题2:任务海域气象条件复杂的原因
A.水汽含量大
B.受沿岸洋流的影响
C.受西风带控制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题干中的“飞机”“拍照”说明是获取信息,应用的是遥感技术。故选A。
小题2:由于海域面积大,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水汽充足,云量多气象条件复杂;该海域距海岸远,受洋流影响小;所处纬度为20°S—26°S,不在西风带控制范围;受副高影响,应该天气晴朗气象条件就不复杂。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海陆间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的气流运动常见于夜间
B.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只见于季风气候区
C.该气流运动因海、陆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而产生
D.陆地与海洋的高度差异导致该气流运动的形成
小题2:若此图表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的气流运动,则代表的典型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小题2: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 A
B.B
C.C
D.D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地面暖大气”。
小题2: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D,D为大气逆辐射。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只要学生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即可作答。
【重难突破】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辐射
波长类型
与大气的关系
作用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大气直接吸收少
加热地面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吸收大部分
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一部分透过大气进入宇宙空间,一部分射向地面
补充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云层愈厚,反射愈强;散射也有一定的选择性,蓝紫光最易被散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起到 保温作用,又称为“温室效应”。
(3)人类活动:森林、水库和城市等因素也影响气温。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