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2:42:21
1、单选题 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激起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2 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0 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城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趁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为华北平原某城市平面图,读图回答:(7分)
(1)该城市吸引游客的主要旅游资源有:?、?、?
??。
(2)请你评价该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
(3)若在该城市建一所疗养院,你认为宜建于?处,理由是:?
?
参考答案:
(1)国家森林公园?古代大型园林?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3)
(2)游览价值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交通便利,邻近经济发达的京津唐地区;
地区接待能力较强;?环境承载量较大(2分任意2点)
(3)B?接近森林公园和水域,环境清幽?(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旅游资源的条件可知,图中国家森林公园?古代大型园林?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属于旅游资源。
(2)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从游览价值、集群组合状况、交通、经济水平等方面分析。
(3)疗养院的位置一般在环境优美,依山傍水的地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网格资料Ⅰ中的甲乙丙丁是四块土地的代码,网格资料Ⅱ中的M为新建的地铁站位置,网格资料Ⅲ中的数据为目前地价,如果新地价随着离地铁站的距离而变化,计算公式为:新地价=原地价ⅹ(1+1/距离)。假设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相邻方格间距离为1,斜角方向相邻方格间距离为1.4,则地铁站完工后,地价最高处为(?)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根据图^91考试网式进行计算,甲地距离地铁站的距离为1,则甲地价=10×(1+1)=20,乙地价=20×(1+1/1.4)≈34,丙地价=15×(1+1)=30,丁地价=10×(1+1/1.4)。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关于城市、乡村起源说法正确的是(? )
①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人类开始进入乡村聚落阶段?②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了城市?③许多城市都是由集市演变而成的?④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业与农业相分离,这样人类进入到分散的乡村聚落阶段。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牧业相分离,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这样使得集市的地域进一步扩大,逐渐演变成城市。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5分)图1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和图2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____? ____,_____? ___。2分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____? ____。M、P、Q中____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影响住宅区分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3)关于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B.常住居民最多? C.商业活动繁忙? D.环境质量最差
(4)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 ____。4分
(5).据图二可知,阶段Ⅰ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A.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6).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分
(2)集中式或团块式;P?收入(或经济因素) 3分
(3)C(2分)
(4)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
(5)A?(2分)?
(6)B ?(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发展。
(1)早期城市分布在河流交汇处。
(2)观察城市各功能区的布局呈集中式。高级住宅区布局在环境条件最优美的地方。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主要是由于经济因素造成的。
(3)考查中心商务区的特征:A项是城市的商业中心,并非生产中心;错误。B项随着住宅区和中心商务区的分化,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错误。D项城市中环境质量最差的可能是工业区;错误。
(4)石油化工卫星城生产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故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5)离市中心越近,人口越集中,反映是城市化的初级阶段。
(6)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减少,反映逆城市化,形成的原因:一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市中心地价较高,环境污染严重,而郊区环境优美;二是郊区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