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08 12:40: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该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辐射能、天然气、水资源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水资源的是2.与③省区相比,①省区的乙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丙
B.乙
C.甲
D.丁
E.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
F.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
G.地质时期曾是森林茂密的地区
H.地壳运动频繁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资源。
1.上述四省区,水资源最丰富为广东和四川位于湿润地区;而陕西和新疆位于西部地区,水资源少;新疆最少。故选丙
2.根据乙类资源的分布:新疆最丰富,而四川最贫乏,判断为太阳能资源;故新疆太阳能资源丰富,主要是由于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则光照强。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读“世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
? D___________板块,E___________板块,F___________板块。
(2)红海是图中的_____板块和_____板块(填字母)相互_________(运动方式)形成的。
(3)在AD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常常形成(多选)
? A、高大的山脉
? B、巨大的高原
? C、深邃的海沟
? D、岛弧


参考答案:(1)太平洋;美洲;南极洲
(2)B;C(BC位置可互换);张裂
(3)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2.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E.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F.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G.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H.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并非持续减少,A项错。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状况基本一致。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不是逐年减小。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的是2010-2011年。
2.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较大,原因可能多种,但起决定性的原因是该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考点:该题考查陆地水体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某河流径流特征与降水、气温的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河流2.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径流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B.河水稳定补给地下潜水
C.冬季封冻断流
D.以雨水补给为主
E.恒河平原
F.亚马孙平原
G.巴西高原
H.密西西比河平原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1.根据气候类型判断的三步骤,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大值出现在夏秋季节;夏季河水稳定补给地下潜水、冬季地下潜水补给河水。
2.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所在的地区可能是恒河平原。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3)”和“喜马拉雅山某处化石照片”(图4),完成下题。
1.图3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2.照片中含化石的岩石按成因属于
A.①⑥
B.④⑧
C.⑦⑧
D.④⑦
E.沉积岩
F.变质岩
G.侵入型岩浆岩
H.喷出型岩浆岩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循环。
1.⑦岩浆只能生产岩浆岩,而不能生成其他类型的岩石,错误。⑧岩浆岩只能由岩
浆冷凝生成,而不可能由其他类型的岩石转化而来,错误。故选C项。
2.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故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