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2:34:15
1、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位于美国东南部的田纳西河流域曾经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后来经过该流域管理局(简称TVA)的治理,从根本上改变了流域落后的面貌。TVA的管理成为流域管理的一个独特和成功的范例而为世界所瞩目。
材料二?黄河某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图
(1)美国田纳西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试分析其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分)
(2)从图中特点可知,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0.5分)
(3)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中,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具体表现在:(1.5分)
资源破坏:
生态环境恶化:
灾害频繁:
(4)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河流治理,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
(2分)
参考答案:(1)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流入密西西比河,流域内降水丰富,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分)
(2)实行梯级开发(0.5分)
(3)森林资源的破坏?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1.5分)
(4)加强立法,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加强管理,实行自然资源统一开发管理,有利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协调开发和管理(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2009年11月中旬的强冷空气活动使我国东部不少地区遭遇了大雪和冰冻。有些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杭州由于天燃气供应减少,还出现了为保障生活用气,不少工厂停工让气的现象。回答题。
小题1:有关天然气的正确说法
A.后煤炭时期的主要能源
B.属可再生能源
C.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气的消费比重不断攀升
D.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比重超过石油
小题2:关于此次强冷空气活动及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A.强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由于气温下降和水汽量增加,形成了大雪和冰冻天气
B.强冷空气影响使气温急剧下降,居民用气量大增使不少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
C.强冷空气影响使陆路交通受阻,造成杭州市天然气供应紧张
D.寒潮是促使此次强冷空气南下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后煤炭时期的主要能源是石油,A错误;天然气属于矿物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B错误。我国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其次是石油,故D项错误;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发利用的天然气比重在不断上升,C项正确。
小题2:冬季的强冷空气南下,属于冷锋活动形成寒潮天气;冷锋形成的雨雪、冰冻天气是由于暖气团被迫抬升而形成的,A错误。寒潮来临,使取暖用能增长,故B项正确;天然气的运输以管道运输为主,故C项错误;强冷空气南下而导致寒潮,故D项因果关系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能源消费状况和发展变化过程,并能结合影响我国的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和对能源需求量的影响分析即可。注意从选项内容的合理性分布。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①风化作用? ②风蚀作用? ③水蚀作用? ?④滥伐森林? ⑤过度放牧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011年被称为湿地之年,既是《湿地公约》成立40周年,也是《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颁布实施1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也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2月22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获得“中国最美湿地”奖。
材料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置示意图
(1)关于“3S”技术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中的应用,正确的是?(选择填空)。
①利用RS动态检测湖泊面积,及时把握其动态变化? ②利用GPS确定已消失和现存的湖泊位置,提供参考数据? ③利用RS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 ④利用 GIS技术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减轻环境压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湿地少的主要原因。
?。
(3)根据材料二分析鄱阳湖湿地对湖区周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
?。
(4)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
(5)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课题“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请你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
内容:?。
途径:?。
参考答案:(1)A(2分)
(2)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大山地对水汽的阻隔,降水少,形成了干旱半干旱区。(2分)
(3)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保证城市用水安全;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大地下水资源总量。(答正确其中3点得满分3分)
(4)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河湖众多,水资源充足;京九、浙赣铁路干线和便利的水运条件;农业基础好,历史悠久,
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答正确其中4点
给满分4分)
(5)内容:植物(或水生生物)、鸟类等的类型、数量;
鸟类及其数量的季节变化(或年际变化)(2分)
途径:观察、文献查阅、调查访谈等。(2分)
本题解析:(1)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是GIS的功能,③错误;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减轻环境压力不属于GIS的功能,可由数字地球完成,④错误。(2)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而我国西北地区湿地少,主要从地理位置和降水特征分析。(3)鄱阳湖湿地的作用主要从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美化环境等方面分析。(4)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劳动力、政策、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5)内容主要围绕动植物的类型和数量等方面;途径主要从实地调查、参考资料和调查走访等方面。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3S”技术各自的基本功能和应用;湿地的形成条件;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等一般思维,注意逐渐形成思维模式。本题还可结合该地区的洪涝灾害问题、工业发展等方面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图示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①华南 ②华东 ③华北 ④东北 ⑤西北 ⑥西南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小题2:关于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小题3: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荒漠化。
小题1:由图知这些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主要表现为沙丘入侵农田、草场)、东北(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森林)、华北(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
小题2:结合上题,荒漠化扩大的主要原因为人为原因,选A项。
小题3:西北干旱地区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 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等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类活动。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