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8 12:18:20
1、单选题 读图8“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题。
1.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 ④信风带2.此时沿图中海岸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E.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F.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G.降水量越来越大
H.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等温线分布特征,基本有两种类型:与海岸线平行;呈闭合状,并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判断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为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
2.此时为7月,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故A错误;由南向北,河流汛期逐渐变短,降水量逐渐减少,故B、C错误;但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白昼越来越长,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等内容。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结合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结合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南北分布特征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关于图中的环流系统说法正确的有( )
A.图示环流北半球部分呈顺时针,南半球部分呈逆时针
B.形成该环流系统的假设之一考虑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C.形成该环流系统的假设之一为地表均匀
D.形成该环流系统的假设之一为地球不自转
参考答案:ACD
本题解析:图示环流是发生在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赤道地区热,大气上升,极地地区冷,大气下沉,所以环流方向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A正确;但是此环流忽略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忽略了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转偏向了,还忽略了海陆差异等地表不均一引起的同纬度地区的差异,所以,C、D正确,B错误。
考点:三圈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昆明、贵阳两城市部分气候资料对比表
| | 昆明 | 贵阳 |
| 1月平均气温(℃) | 7.5 | 4.6 |
| 7月平均气温(℃) | 19.7 | 24 |
| 降水量(mm) 占全年比重(%) | 918.1 | 849.8 |
| 88.8 | 75.3 | |
| 降水量(mm) 占全年比重(%) | 111.5 | 278.5 |
| 11.2 | 24.7 |
参考答案:
(1)西北高东南低,(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1分) 图中河流由西北向南、向东流(1分)
(2)A B 贵阳 准静止锋 (4分)
(3)冬(春)季(1分) 北方的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面(1分),受地形(云贵高原)阻滞形成(1分)
(4)夏季凉爽(温和)(1分), 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导致夏季凉爽(1分); 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1分), (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1分), 降水多(1分)。
(5)多民族聚居区,具有多样性特点(1分), 传统民居以竹楼、鼓楼为主(1分), 多姿多彩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1分)。
本题解析:
(1)图中河流自西北向南、向东流,由此推断,该地总体地势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
(2)冷暖气团相遇时,暖气团爬升到冷气团上方,因此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即锋面下方为冷气团,上方为暖气团。降雨主要位于锋面下方即冷气团一侧,其纬度偏高,为贵阳。影响该地天气的这种锋面为准静止锋。
(3)每年冬季,亚欧大陆北部形成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风(偏北风),冷空气南下过程中与西南地区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受云贵高原地形的阻滞而难以继续向南推进,从而在云贵地区滞留,形成准静止锋。因此可知,该锋面主要出现在冬季。
(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这两地夏季均气候温和,降水丰富,这主要和该地地形及季风影响有关。该地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导致夏季凉爽;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而降水丰富。
(5)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多民族聚居区,低地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传统民居以竹楼、鼓楼为主,多姿多彩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
考点:地势特征、天气系统、气候特征、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小题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小题3: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间以温带荒漠带为主
B.乙地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C.甲、乙两地冬季均盛行西北风
D.甲地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甲乙两地1月气温均低于℃,属于温带,且不包含温带海洋性气候,甲地年降水量很少,应该是大陆性气候,且冬半年稍多,可能是靠近大陆西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降水集中在夏半年,雨热同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以D对。A、B、C错。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甲地气候成因主要是远离海洋,湿润的空气无法到达,所以年降水量小。乙地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所以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可见是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B对。甲乙处在同纬度,太阳辐射差别不大,A错。甲乙两地附近均无大型洋流流经,特别是甲地不会有洋流经过,C错。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城市热岛效应,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旱涝频繁等,不能影响气候类型,D错。
小题3:甲可能在大陆西部,乙地在大陆东部,两地之间是由广阔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以温带荒漠为主,A对。乙地为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错。甲地冬季盛行西南风,来自海洋,所以冬季降水较多,乙地盛行西北风,C错。甲地河流水源来自冬季西南风带来的降水,是大气降水为主,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差异大。结合所学回答题:
【小题1】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 )
A.曾母暗沙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吐鲁番盆地
【小题2】从降水成因上看,我国的降水大多数属于( )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台风雨
D.气旋雨
【小题3】我国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表现为( )
A.夏秋多、冬春少
B.冬春多、夏秋少
C.春夏多、秋冬少
D.秋冬多、春夏少
【小题4】古诗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对我国季风现象的描述,以下省会中“春风”影响不到的是( )
①乌鲁木齐 ②杭州 ③西宁 ④洛阳
A.①
B.①③
C.①②
D.都不是
【小题5】我国东南某地建一化工厂,该厂应位于城市居民区的( )
①西南方向 ②东南方向 ③西北方向 ④东北方向,
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A
本题解析:
【小题1】吐鲁番盆地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十分明显,夏季受热增温特点快,再加之这里的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同时因为其纬度高,夏季的白昼时间长,所以它成了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曾母暗沙一方面受海洋的影响强,另一方面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其纬度位置低,夏季的白昼时间较短,所以夏季的气温不会太高;四川盆地多云雨天气,也是全国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区,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故它与四川盆地都不会是夏季我国气温最高的地区,故选D
【小题2】结合所学过的中国气候特点的相关知识可知,我国的降水主要来自来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与来自亚洲高压的冷干气流交遇后形成的锋面雨,故选A
【小题3】我国的降水主要来自来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所带来的水汽,而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最活跃的季节是夏秋季节,所以我国的降水主要表现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故选A
【小题4】这里所说的“春风”是指的夏季风,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区域一定是在我国的非季风区内,结合所学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可知,只有①乌鲁木齐在非季风区以内,其它都在季风区的范围以内,故选A
【小题5】我国的东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而化工厂又具有明显的大气污染,所以,该厂一定要建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方向上,故选①西南方向和④东北方向两个方向上
考点:中国气候
点评:本组题目要求熟悉中国气候特点及其成因,明白影响我国气温、降水的主要因素,懂得风向与城市大气污染之间关系,试题属于一般性的中档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