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时间:2019-12-27 02:18: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图是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组成图,图中a、b、c分别表示1940年、1970年和2008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比重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特征有2.根据统计资料,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约有1.6亿人,那么下列关于我国目前及未来人口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过快 ②我国目前劳动力严重不足 
③我国目前社会养老负担较重 ?④我国未来人口死亡率可能会上升
A.青壮年劳动力充足
B.人口老龄化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E.①②
F.①③
G.①④
H.③④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据图可以看出由a-c,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由此判断人口老龄化显著。所以选择B选项。
2.根据材料叙述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较高,所以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负担较重。因为老年人口比重高,老年人口死亡率高,所以我国未来人口死亡率可能会上升。所以本题应选择D选项。
本题考查了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于201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如图)。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该图比例尺约为2.下列有关哈大高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2000000
B.1:20000000
C.1:200000000
D.1:30000000
E.哈大高铁开通对民航业有一定影响,对哈大航线的影响大于沈大航线
F.科学技术是哈大高铁在高寒条件下高速安全行驶的保障
G.哈大高铁线路位置尽量靠近高速公路,目的是共用排水沟,节约用地
H.哈大高铁开通有利于完善我国路网,缓解东北地区粮食外运的压力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高铁图上距离经测量大约为5厘米,通过运行时间与速度知道,高铁实际长度大约是1000千米,由比例尺公式运算,最接近的是B,正确答案是B。?
2.高铁主要运输是客运而不是货运,所以对东北地区粮食运输并没有有的影响。正确答案是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是地图;交通线。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目前,人类倡导的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A.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B.要考虑到经济增长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减缓经济发展速度
C.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D.充分认识环境及其资源的自身价值,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保护资源、环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人类倡导的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充分认识环境及其资源的自身价值,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保护资源、环境。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2.东坡常绿阔叶林带之下形成灌丛植被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A.东坡带谱比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顶海拔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温暖
C.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E.土壤贫瘠
F.森林被大量砍伐
G.海拔低,气温高
H.水平衡失衡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常识可知一座山的山顶海拔高度应该是一个固定数值,不可能因为坡向不一而不一样,故A错误;高山草甸带以上的自然带是高山冰雪带,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高即西坡的高山冰雪带海拔更高,这说明西坡的温度更高,所以B为正确答案;若西坡湿润,降水更多会使高山冰雪带分布的海拔高度比东坡更低;故C错误;东西两坡是山地的一侧,所以积雪冰川带的下限不一不是受地形影响,而与气流的冷暖性质有关。
2.由于题干要求是自然原因可以排除B选项;再结合图例中的灌丛带中的“干旱河谷”说明该河谷由于降水少所致,即由于位于河谷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故答案为为D;
考点:本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及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