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12-27 00:26: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图,回答3—5题。

小题1: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小题2: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
小题3:图中所示河流,其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地震
C.干旱
D.凌汛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小题1:甲所在的汾河谷地的西侧是黄土高原,等温线向南弯曲,应该是凸向高温,凸高为低,气温低是因为海拔高;
乙所在的渭河平原的等温线向西弯曲,应该是凸向低温,凸低为高,气温低是因为海拔低。
小题1:图中所示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小题1:图中所示河流是黄河,中游主要经过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自然灾害是干旱现象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2根据已掌握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甲、乙两个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2.乙岛比甲岛具有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A.两岛屿主要盐场的形成具有相近的自然条件
B.不在同一大洲
C.都是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发达
D.两岛都盛产椰子、菠萝、苹果、香蕉
E.劳动力数量较多,素质较高
F.较少的人口数量和热带范围更广
G.在对外联系方面有更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
H.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硫磺等资源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地理坐标和岛屿的轮廓确定出这两个岛屿的名称,考察的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这两个岛屿所涉及的有关自然和人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小题1中A 、B 和D这三个选项考察的是两岛屿的自然地理知识;因为甲图是台湾岛,乙图是海南岛,所以淘汰B项;D项中的苹果是温带水果,与台湾岛产热带和亚热带水果、海南岛产热带水果明显不符。盐场的形成条件大体一致,如海水含盐量高、地势平坦、日照充足、风多雨少、蒸发旺盛等。C项属于人文地理知识,该项内容只符合台湾岛的情况不是两者的共性。
小题2中的四个选项都是人文地理知识,涉及的面较广,考察的知识点非常细,平时学习态度不认真、粗心大意的学生,做错的几率非常大。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中国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结合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所示区域均有我国某大型资源调配工程的资源输入区,该工程是__________。
(2)图丙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说明图中A、B、C三城市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乙图所示地区涌现出一批经济实力很强的专业镇。试分析产业集聚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图甲地区相比,现阶段我国“振兴新东北”的优势与劣势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西电东送
(2)雨热同期,夏季光照充足;秋季多晴朗天气,利于棉花的后期采摘
(3)A为上海市,该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中点,拥有长江流域经济腹地,邻近日本、韩国。B为广州,为我国的南大门,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C是青岛市,地处黄海之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
(4)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效益;形成规模化的销售市场和信息、人才交流场所;降低了企业原料的采购成本;共同利用基础设施,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任答两点即可)
(5)优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区土壤各成分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各地区中,最有可能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A.华北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
小题2:假如这是华北平原,则此时可能为(?)
A.3、4月
B.5、6月
C.7、8月
D.11、12月


参考答案:
小题1:C?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土壤各成分组成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土壤是肥沃的,再结合选项中四个地区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满足条件。
小题2:假如这是华北平原,则此时可能为华北的多雨季节7、8月份。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引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小题1:以本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A.西气东输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水土保持工程
D.南水北调工程
小题2:A地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与该物质输送方向分别为
A.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B.流水作用、向西南方向输送
C.冰川作用、向低纬地区输送
D.海浪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
小题3:关于该工程生态影响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施工产生的大量弃渣易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B.无助于解决受水城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问题
C.进一步加剧沿线地区的荒漠化程度
D.从根本上解决了受水城市严重缺水问题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小题1:图示地区为我国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成为西电东送北通道的主要火电来源。
小题2:由于受西北季风影响,而在风力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了黄土高原。
小题3:由于该引水工程缓解了受水城市的水资源短缺状况,故利于缓解受水城市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下沉状况,B错误;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水,C错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受水城市的缺水状况,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