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00:11:42
1、单选题 下左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右图为未来土地利用趋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信息分析,远期预测该地区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平均气温有所提高,热量增加
B.发展农业科技,引进优良水稻品种
C.大气环流改变,降水明显增加
D.改变了灌溉条件,变旱地为水田
小题2:图中反映出的变化,给本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引起地貌变化的内力作用增强,外力作用减弱
B.农业结构得到调整,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C.地表径流可能变化,河流结冰期缩短或消失
D.生态一定得到改善,将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对比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未来土地利用趋势图,有以下几个变化:1月0℃等温线分布纬度升高,该地主要农作物由小麦变为水稻,植被由落叶林变为常绿林。这些变化都说明该地的热量条件在增加,所以A项正确。
小题2: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该地气温上升,图中河流1月气温高于0℃,河流的结冰期缩短或消失,C项符合题意。地球外部条件的变化,对内力作用没有影响,A项错误。该地随着热量条件的改善,只是农作物品种由小麦变为水稻,整个农业结构没有得到调整,B项错误。全球变暖,短期内某些地区生态会得到改善,但从长远来看,其改变是恶性的,不可持续的,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图11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多
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CO2少
C.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多
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CO2多
小题2: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参考答案:
小题1:AC
小题2:B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植被吸收二氧化碳两方面的季节变化分析,故AC符合。
小题2:图示长期趋势反映全球气候变暖,故导致农作物的种植北界向高纬推移,但西伯利亚不可能种植热带作物,A错误;森林的分布范围向高纬扩大,B正确;高山林线随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而上升,C错误;由于海平面上升,故北部海岸线向南退缩。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树木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呈负相关
B.树木生长的能量来自太阳活动
C.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
D.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
小题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不包括
A.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
B.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和水体运动
C.产生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
D.光照稳定,利于生物繁衍、演化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树木年轮宽度就越大,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故A错误;树木生长的能量来自太阳活动不对,应该是太阳辐射,故B错;太阳活动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与图示信息无关,故C错误;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体现在降水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呈相关性,图示信息就暗示了太阳黑子数与降水量呈现正相关。因此,本小题选D。
小题2: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而地球气候是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产生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明确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另外解答本题本题还要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知识拓展】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对气候:使降水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呈相关性
②对电离层: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对地球磁场: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④对高纬大气:在高纬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
? 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 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O2排放
? ④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是
A.植树造林
B.焚烧垃圾发电
C.节约用水
D.增加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一方面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一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以植树造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