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6 23:55:15
1、单选题 关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
①冬至日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 ②夏至日,南极圈内是极昼? ③12月22日北极圈内是极夜? ④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为春分或秋分日;①错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②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图
(1)在左图中填上地震波代号。P:纵波 S:横波。
(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a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a为________界面;横波经过 b界面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缓,b为________界面。
(3)三个圈层名称:A是 ,B是 ,C是 。
(4)可能是岩浆发源地的软流层在 (填字母)层。
参考答案:
(1)横波S波为虚线 纵波P波为实线
(2)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3)地壳、地幔、地核
(4)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横披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故图中虚线为横波,实线为纵波。
(2)横波和纵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突然增大,故图中a为莫霍界面;横波在经过b面的时候突然消失,说明b面以下为液态,故为古登堡界面。
(3)图中A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故为地壳;B位于古登堡界面和莫霍界面之间,故为地幔;C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故为地核。
(4)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的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以下四地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珠穆朗玛峰
B.墨西哥湾
C.刚果盆地
D.夏威夷群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地壳厚度与露出地表的部分高度呈正相关,大陆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那么地震波从莫霍界面传播到测定点的时间越长。
考点:地壳厚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只要弄清大路上海拔与地壳的关系就可得出。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表示6月22日四地昼长时数和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注有明显错误的一地是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E.①②两地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间隔相同
F.除标注错误的一地外,其余三地一年之中均有太阳直射的机会
G.除图所示以外,其余时间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小于①地
H.每年大约有9个月时间③地的昼长大于夜长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地白昼长短除③④地外有明显差异,说明太阳不是直射在赤道,直射点的昼长应大于12小时,④地画错,D对。
2.依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26′N,①②正午太阳高度约为52°,计算可得①②当地的地理纬度分别为61°26′N或14°34′S,③正午太阳高度约为67°,计算可得③纬度约为46°26′N。可知BC错;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说明两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间隔相同,A对;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每年大约有9个月时间昼长大于夜长”,D错。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应用、白昼长短分布。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天宫一号,作为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农历九月初三)21时16分在酒泉(北纬40°,东经100°)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在纽约(74°W)的华人想要观看“天宫一号”发射的现场直播,应何时守候在电视机前2.闵行三中多名小航天迷们设计的将珙桐、普陀鹅耳枥、望天树、大树杜鹃等四种濒临灭绝植物种子搭载“天宫一号”升空育种的方案,体现了对太空哪种独有资源的利用3.“天宫一号”升空这一天上海天气晴好,黄昏时可看到
A.28日8:16
B.28日9:40
C.29日8:16
D.29日9:40
E.空间资源
F.太阳能资源
G.矿产资源
H.环境资源
I.西边天空的娥眉月
G.东边地平线的凸月
上中天的娥眉月
东边天空的娥眉月
参考答案:1. C
2. D
3.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纽约位于西五区,比北京晚13个小时,所以纽约时间=29日21时16分-13小时=29日8:16。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本题考查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太空育种主要体现了对太空高辐射的环境资源的利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本题考查月相的成因。月相和农历日期有关,农历九月初三为新月,与太阳同升同落,黄昏是应在西边天空看到娥眉月。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