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6 23:41:50
1、单选题 一研究小组为了研究某工业城市的大气质量,测得该市中心区上空不同高度的气温数据如下表,判断1~3题 
1、该市日气温变化的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
[? ]
A、太阳高度最大的正午时刻
B、地面气温达最高的时刻
C、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
D、大气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
2、该城市上空4—7千米处温度变化异常,很大程度上是地形因素的影响,该城区所处的地形可能是
[? ]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
3、若该城市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其罪魁祸首是工厂和交通工具排出来的
[? ]
A、二氧化碳、氯氟烃
B、硫氧化合物、二氧化碳
C、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
D、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
参考答案:1、D
2、D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环流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③为近地面风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小题2:若此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a为岩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是变质岩
B.c一定是沉积岩
C.①一定是外力作用
D.④是重熔再生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若为热力环流,则判断,b处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温较高;a处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气温较低,A项错误。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始终高于高空,故a、b气压高于c、d;同一水平面上,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故a处气压高于b;c处气压高于d处,B项错误;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引起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C项正确;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D错误。
小题2:若图示为地质循环,a为岩浆,则b一定为岩浆经历冷凝作用而生成的岩浆岩,A错误;则c、d可能为变质岩或沉积岩,而不能确定,④为生成岩浆的地质作用,一定为重熔再生作用,D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原因和与大气运动的关系;②能利用热力环流的空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进而确定气温、气压高低;③掌握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相应的地质作用,注意利用生成的物质来确定相应的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黄山附近一个蔬菜大棚所拍摄的照片。观察此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此时段黄山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持续的高温天气
C.连续的雾霾天气
D.反气旋发展成台风
小题2:在此季节,黄山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到的白色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观察图中大棚可以看到大棚透光能力较差,推断在棚膜上覆盖有遮阴用的东西,如果是连续不断的对流雨或连续的雾霾天气,透光能力再差的话,农作物会出现烂秧坏死等病害,这两种天气持续出现也就不用再加遮阴的设施,所以应该是持续晴朗,出现高温天气,加遮阴设施以达到降温,减少蒸腾的目的,反气旋属于高压,不会发展成台风,故答案选B。
小题2: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升温幅度减小,可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有利于减少高温和强光灼伤,故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纬度,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热力环流。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纸条的偏动方向是
A.A、B都向左偏
B.A向左偏、B向右偏
C.A、B都向右偏
D.A向右偏、B向左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电炉加热导致附近温度升高,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对应空中形成高压;冰块处气温低,近地面处形成高压,气流下沉。对应高空形成低压。在水平方向上,大气总是有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学生对地理图像的判读能力。
点评:本题借助一幅图,考查热力环流,题目很基础,但综合性强,这也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地理图像的判读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