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5:16:23
1、单选题 下图为“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地球由D向A运动过程中,我国可能出现的文化现象有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望双星,鹊桥相会
D.赛龙舟,端午吃粽
小题2:地球由B运动到D的时期内
A.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B.南半球昼先渐长,再渐短
C.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再变大
D.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大
参考答案:
小题1:BD?
小题2:B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可以判断A为夏至日,C为冬至日,则D为春分日,B为秋分日,地球由D向A运动过程中,即由3月21日至6月22日期间,我国可能出现的文化现象有B(清明节)、D(端午节),而A(中秋节)和C(七夕节)不在该时间段。
小题2:地球由B运动到D的时期内,即由9月23日至次年3月21 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南半球,先向南移,后向北移,故北半球始终昼短夜长,北半球先昼渐短,夜渐长,过了12月22日,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故南半球始终昼长夜短,南半球先昼渐长,夜渐短,过了12月22日,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再变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能根据地球公转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②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运动状况判断全球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关于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南极看地球
B.M昼短于N
C.M点正处于黎明时间
D.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M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图示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判断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故B正确。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M点即将进入夜半球,判断为昏线;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故M点第正午太阳高度大于N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 417天,今晚18时,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门前的北京奥运会“倒计时钟”正式启动,标志着北京奥运会又一个阶段性的时刻开始。此时,雅典(东三区)的时间是
A.9月21日1时?
B.9月21日13时?
C.9月21日11时?
D.9月21日23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为9月21日18时,东三区区时较东八区晚5个小时,故雅典时间为9月21日13时。
点评:本题难度低,常规性考点,学生只要掌握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东加西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小题2:有关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公转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公转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小题3: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每天都重合
B.只有春分、秋分这两天重合
C.永远不能重合
D.只有夏至、冬至这两天重合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
小题1: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C处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
小题2:图示C表示夏至日,D表示秋分,A表示冬至日,B表示春分,故国庆节前后,地球公转位于秋分日(D)之后到A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由于10月1日,地球公转处于由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过程中,故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小题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则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M、N、P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情况。
1.表示夏至日情况的一组是2.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M1、N1
B.M2、N2
C.M1、P2
D.N1、P2
E.P>M>N
F.N>M>P
G.M>N>P
H.P>N>M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1.夏至日我国各地昼长夜短,故判断M1、N1、P1为夏至日。
2.夏至日,我国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故根据P1、N1、M1的昼长比较判断,P1纬度最高,N1纬度最低,故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为N、M、P。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