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4:36:54
1、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两城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由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晋陕豫三省边缘“黄河金三角区域”(图1中阴影区域)。区域内煤炭开采生产能力约1亿吨,占全国的4%;氧化铝产能610万吨,约占全国的35%,是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
材料四 铝工业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矿山、冶炼和加工三大领域,其中尤以电解铝能耗为最。1吨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为14 622度,相当于3.2吨标准煤;炼1吨铝综合能耗为9.6吨标准煤。因此,按9.6吨标准煤/吨铝计算,排放二氧化碳21.8吨、碳5.8吨。
(1)石家庄与太原两城市纬度相仿、距离相邻,但气候差异比较大。两城市中全年各月气温偏低的是 ,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黄河金三角区域”苹果种植面积近700万亩,年产苹果700余万吨,是世界苹果主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优生区。简述该区域苹果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4分)
(3)“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山西省一直是我国的煤炭大省,却没有能成为经济强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为该省经济发展提出建议(4分)
(4)试从资源、能源和交通运输方面简析“黄河金三角区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的区位条件。(3分)
参考答案:
(1)太原 太原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海拔高;石家庄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海拔低。
(2)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土层深厚而肥沃;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降水、热量适中;日照充足,日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黄河及其支流为其提供灌溉水源。
(3)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的原煤生产为主,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科技创新; 优化工业结构,延长延长煤炭产业链,形成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和煤化学工业多元化发展的生产模式(或生产结构模式由以煤炭为主过渡到以二次能源和高能耗工业(冶金、化工)为主。
(4)有丰富的煤炭和水能,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证;附近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有陇海线等铁路线经过,交通便利。
本题解析:
(1)石家庄与太原两城市纬度相仿、距离相邻,,但气候差异比较大,影响因素最可能为局部的地形等因素。太原位于太行山以西,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海拔高;石家庄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海拔低。
(2)该区域苹果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要从气候(光、热、水等)、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条件来综合分析。
(3)考查资源型省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科技、延长产业链等角度来分析该类省区经济发展的方向。
(4)题干要求从资源、能源和交通运输方面来分析。从资源上看,附近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从能源上看,有丰富的煤炭和水能,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证;从交通运输上看,有陇海线等铁路线经过,交通便利。
考点:本题考查华北地区气候状况、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条件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及附近地区大气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图中大气运动强弱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差异
B.植被状况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小题2】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宜布局钢铁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各地的气温差异。
【小题2】钢铁厂大气污染严重,①地所处方向风频较小,钢铁工业布局在此对城区的污染小。
考点:大气运动。工业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读"亚洲季风示意图",回答:
(1)此时,地球运行到 (近或远)日点附近, 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是或不是)南极考察的好季节。
(2)A气压中心为
(3)B为 季风,C为 季风,B季风的成因主要是 。
参考答案:
(1)远 慢 不是
(2)亚洲低压
(3)西南 东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季风图中可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陆地为低气压海洋为高气压,故为夏季季风图,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远日点为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极地科考时间应为该极地极昼期间,所以北半球的夏季不是南极考察的好季节。
(2)此季节亚欧大陆为低气压,名称为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3)B为南亚的夏季西南季风,C为东亚的夏季东南季风。
B处季风形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亚的夏季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考点:考查季风的形成原因及风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示意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图,表为该岛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状况。完成题。

【小题1】该岛最可能位于
A.地中海
B.印度洋北部
C.太平洋赤道附近
D.西北大西洋
【小题2】形成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洋流 ④地形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表的相关信息可知,该岛的1月东侧降水多,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7月西侧降水多,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再根据提供的几个选项来分析,只有印度洋北部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它的均不可能。
【小题2】结合上题的分析可以推断,该岛屿有可能是斯里兰卡岛,其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主要是其处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的差异而造成的结果,故形成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与地形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点评:本组题关键是要求考生结合图表的相关信息与供选答案之间的关系,进行区域定位,确定图示区域有可能是位于印度洋北部的斯里兰卡岛,再结合所学的南亚的气候等相关知识来完成本组题,试题需要较强的区域定位与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试题属于中等偏难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判断题。
1.若a、b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2.若a、b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E.甲→乙→丁→丙→甲
F.丁→丙→甲→乙→丁
G.乙→甲,丙→丁
H.乙→甲→丙→丁→乙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乙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温度低,甲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温度高,如此判断四地气压值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丁>丙。
2.若a、b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乙→甲→丙→丁→乙。如下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气温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另外,学生还要掌握等压面的判读技巧。
【方法技巧】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进而确定近地面的冷热状况: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凸向低处的为低压(如A、E、F为高压,B、C、D为低压);在近地面,气压高处气温低(如A地),气压低处气温高(如B、C地)。
(2)结合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判断不同地点的气压高低。
(3)确定空气流向,要注意高空与近地面风向与受力的差异。
(4)气压高、低是针对相同海拔高度不同位置相对而言的,因此在热力环流系统中“高气压”数值不一定大于“低气压”,气流并不总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