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4:28:46
1、单选题 2014首次月全食出现在4月15日,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可看到月全食的全过程,但我国大部分公众无缘欣赏,只有极东的东北地区及部分东部沿海地区可以看到一点点半影月食。阅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读左上图,月食时,地球的位置应在上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读图,2014年4月15月球大概位置是( )
A.a
B.b
C.c
D.d
【小题3】根据材料推测月全食发生时,我国的位置大约在( )
A.f
B.h
C.g
D.e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月食,实际上是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阳光,地球的影子落在月球上,好象月球缺了一块。所以出现缺损的地方应是地球的位置,A对。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对照右图,可以判断月球位于a位置,A对。
【小题3】读图,图示以地球北极为中心,所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根据材料,我国只有极东的东北地区及部分东部沿海地区可以看到一点点半影月食,所以月食时,我国东部沿海位于昏线位置,对应图中的d点,D对。图中a点是夜晚,全部可以看到月食,A错。b点时东部沿海位于晨线,看不到月食,B错。c位于昼半球,看不到月食,C错。
考点:月食的成因,地球公转、自转的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是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从而使地球( )
A.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B.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C.有适宜的温度
D.有适中的引力吸附大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昼夜交替,且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故地球上的昼夜温差不大;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有较安全的宇宙环境;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都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试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及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本题还可结合宇宙中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如火星环境)等内容设计成题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3--4题:
小题1:属于巨行星的是
A.②
B.④
C.⑤
D.⑥
小题2:类地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金星
B.土星
C.水星
D.天王星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和土星属于巨行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类地行星中水星距离太阳最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恒星
B.彗星
C.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D.陨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的定义。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和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而陨石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属于地球的一部分,而不属于天体。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属于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
A.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B.地球上生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地球的自转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极光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地球公转产生的影响;地球上生物的声场离不开太阳和地球自转运动都与太阳活动无关。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活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