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4:21:56
1、综合题 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2的省有(写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密度最低的直辖市是________(写简称)。
(2)AB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3%,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B线西北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鲁;豫;苏;台;渝
(2)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3)乌鲁木齐;兰州;包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由于限制了国外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我国能源的进口
B.为我国燃烧煤、石油为主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C.“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将受到限制
D.我国以绿色环保为主的企业会受到更多的绿色壁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京都议定书。它代表着环境保护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的生效对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的更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居民消费理念的改变。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42°N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
(1)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_______、________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
(2)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3)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参考答案:(1)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2)从沿海到内陆海陆位置
(3)生态环境破坏;土壤盐碱化等
(4)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据此完成39-40题。
小题1:这种行为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小题2: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改革渔具,加密渔网渔眼
B.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
C.推进海洋农牧化生产
D.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小题1:直接根据题干信息判断,材料反映了渔业资源的枯竭,故违背了可持续发展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原则。
小题2:渔业资源的枯竭主要是由于过度捕捞,故对此我国实施了伏季休渔制度,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刀鱼,是著名的长江三鲜之一。曾几何时,刀鱼就是寻常百姓家的一道菜,几块钱就能够买1斤,而如今刀鱼最贵的1斤要卖到800元,不折不扣地成了奢侈品。保护刀鱼不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要保护该物种。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每隔十年刀鱼产量都是以减半下降的。所以不用多久,我们只能到博物馆见到它是极有可能的
(1) 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刀鱼数量迅速减少的原因。(9分)
(2)解决刀鱼数量迅速减少的措施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1)过度捕捞;中上游地区及沿江生态环境破坏;水污染严重或水质变差;航运增加。(9分,答对其中3点得满分)
(2)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捕捞;加强人工繁殖。(6分)
本题解析:
(1)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过渡捕捞等方面影响造成的。
(2)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保护措施。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合理捕捞,实施人工养殖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