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4:11:31
1、综合题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15分)
材料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耕地面积的几何中心逐渐北移(图甲)。
材料二?我国南、北方耕地减少面积流向图(2003年-2008年)(图乙)
材料三?我国新增耕地的降水条件(1990年—2000年)
| 降水量(mm) | <200 | 250—400 | 400—800 | 800—1000 | 1000—1600 | >1600 | 总计 |
| 新增耕地(%) | 10.9 | 14.8 | 65.9 | 2.1 | 4.6 | 1.7 | 100 |
参考答案:
(1)总体呈下降趋势(2分)。其中1985—2000年间下降幅度较小(2分), 2000-2007年间耕地下降幅度较大(2分), 2007年以后,耕地数量略有增加(2分)。
(2)2003-2008年间,我国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1分),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减少(1分)。其中,因建设用地及农业结构调整而减少的用地南方多(1分),因生态退耕而减少的耕地北方多(1分)。
(3)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集中在降水量为400—800mm的地区(1分),可能产生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2分)。、
本题解析:
(1)做此类题型在于学生的读图能力,在答题的思路要清晰,能够利用图表和所学知识的分析曲线的变化,一般思路:①分析地理事物的总体变化趋势;②分析不同时期地理事物的变化情况。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分析实线表示的是南方耕地变化情况;点虚线表示的北方耕地的变化情况(看两者所占耕地的比重),短虚线表示的是我国耕地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耕地总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985—2000年间下降幅度较小, 2000-2007年间耕地下降幅度较大,2007年以后,耕地数量略有增加。
(2)看图表分析南北耕地减小的原因,此题学生要注意:题中有两问:①比重的变化状况②减少面积流向的差异。需要学生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比重变化状况:结合图甲,2003年——2008年,经过上题分析,北方的比重增加,南方的耕地比重有所减少。②2003-2008年间,我国南北方耕地减少面积流向差别不大,但通过图乙我们发现:不同点是因建设用地及农业结构调整而减少的用地南方多,因生态退耕而减少的耕地北方多。
(3)此题借我国降水情况,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降水条件下,新增耕地面积不一样,故问题就正在考查学生:通过表格分析,考虑降水,新增耕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集中在降水量为400—800mm的地区,可能产生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据此回答1~3题。
1、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为
[? ]
A、技术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能源密集型
2、这些产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主要拥有
[? ]
A、资本和技术优势
B、劳动力优势
C、交通、服务优势
D、能源优势
3、这些产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特殊时期开始转移到我国,是因为我国
[? ]
A、采取了有效的产业政策,进行了体制改革,改善了投资环境
B、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大量涌向东南沿海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D、东南沿海地区科技发达、法制健全
参考答案:
1、C
2、B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图中,甲为喀什的位置示意图,乙为喀什所在地区的地形和水系分布示意图,丙为喀什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A处的地貌类型是?,形成该地貌类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简述乙图所示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8分)
(2)乙图所示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简述该区域河流的径流变化特征。(6分)
(3)根据乙图和丙图资料,分析喀什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条件。(8分)
(4)乙图所示区域发展种植业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请你分析该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并提出防治的措施。(8分)
(5)简要分析喀什城市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冲积扇(2分);流水沉积作用(2分);以山地和盆地为主(2分);地势自西北、西南向东倾斜(或西高东低)。(2分)
(2)补给水源:(高山)冰川积雪融水。(2分)
变化特征:夏季水量大,冬季断流(季节性河流);年际变化小;河流越到下游流量越小。(每点2分,满分4分)
(3)优势自然条件:地处暖温带,热量较充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山麓冲积地带(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较充足。(每点2分,满分6分)
限制性条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或水资源不足)(2分)
(4)原因:过度樵柴(2分);水资源利用不当(或中上游绿洲超量利用地表水,或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地下水)。(2分)
措施: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改进灌溉技术,合理灌溉;解决生活能源问题,禁止过度樵采;恢复自然植被;采用生物和工程措施固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建设绿洲草场。(每点2分,满分4分)
(5)地处绿洲,农业基础好;地理位置特殊,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中国西大门);交通比较便利,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资源(旅游、矿产等)丰富;国家政策支持。(每点2分,满分6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综合分析。(1)图示A位于河流出山口,为冲积扇地貌。属于流水沉积地貌。地形地貌特征需要指出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特征。(2)乙地区位于干旱地区,降水量少,故以冰川融水为补给。河流径流量的特征处于从与气温的关系与河流上下游径流量的变化分析。(3)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要素分析,而主要的不利即气候干旱,故水源不足。(4)该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影响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分析,而治理措施针对原因,从植被恢复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分析。(5)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地价等自然条件和交通、资源、政策、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关于日本与英国自然环境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地形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地震
B.日本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北部为寒带,南部为热带
C.英国气候湿润,因此森林覆盖率很高,占领土的2/3
D.英国河流短小湍急,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英国和日本区域差异比较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
日本
英国
纬度位置
中纬度
中纬度
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侧岛国
亚欧大陆西侧岛国
地形
崎岖,山地、丘陵为主
丘陵、平原、高原、低山
气候
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为全年温和多雨?,此特点主要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影响
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
植被以草地?为主
水文
河流短急,不利航行,水能丰富
河网较密,大多有运河相连,利于航行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结合材料,读图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中国网2012年12月11日新闻《俄对欧天然气供应渠道更独立》
近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意大利埃尼公司、法国电力公司、德国温特沙尔天然气公司的总裁们共同启动了南溪天然气管道工程的第一段管道焊接仪式,这标志着将俄罗斯天然气产地与欧洲市场对接的南溪管道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海底管道总长923公里,南溪管道穿越黑海海底后将在保加利亚上岸并分为两条支线,西北支线经过塞尔维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至奥地利,西南支线经过希腊和地中海通往意大利。项目第一阶段将于201 5年12月试供气,2016年正式运营,实现向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匈矛利、意大利和克罗地亚等6国供气。整个项目将在20{8年完工并达到最大设计输气能力。
(1)简要归纳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8分)
(2)结合材料一和图,分析“南溪”管道施工困难的主要地理原因、(6分)
(3)B区域为我国西气东输的气源地,简述该工程产生的有利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平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以草原、荒漠为主;以内流河和内流湖(或咸水湖)为主,水资源短缺;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
(2)经过河流、山地和海底,地形复杂;线路长,(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经过多国领土,需他国支持
(3)西部:推动西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调整西部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薪柴需求,缓解环境压力
东部:缓解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东部地区发挥优势发展经济(发展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推动(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大气质量。
本题解析:
(1)通过审题可知该题需比较两地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而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资源这几方面。然后读图可知A地处里海附近属于中亚,而B地在我国新疆,同属内陆干旱地区,结合上述答题方向即可得出答案。
(2)通过读材料一可知该管道要通过海底管道总长923公里同时还要经过多个国家,读图可知该管道还要穿越河流、山地等,故答案可从线路长、地形复杂、经过国家多等方面回答。
(3)通过审题可知该工程是“西气东输”,所以其有利影响应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方面回答;对于输出低西部而言,主要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完善等,而对于东部主要可以优化能源结构进而还可以改善大气质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