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中国地理》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五)

时间:2019-12-22 04:09: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春季森林火灾
B.夏季长江中下游洪水
C.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D.冬季海南岛橡胶园受寒潮袭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火灾、洪水、寒潮都属于灾害而不属于生态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与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

?
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森林覆盖率
主要湖泊蓄水容积
湖泊面积
50年代
36.38万平方千米
(1957年)
22%(1957年)
洞庭湖293亿立方米
洞庭湖4 300平方千米
90年代
79.94万平方千米
(1986年)
10%
洞庭湖174亿立方米
洞庭湖2 600平方千米
?
(1)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开发水能资源,上游地区已建成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工程。在图中用“∥”符号标出。
(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多亿元,1998年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每秒,水位创历史最高,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洪水灾害,防治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上游和下游段综合整治的重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落差大;?长江流域位于湿润区,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三峡水利?标在宜昌西侧
(2)长江中上游滥垦滥伐,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湖淤积严重;?围湖造田,湖泊对长江调节能力降低。
(3)退耕还湖;水利工程、分洪工程;营造防护林(任答2点得4分)
(4)上游地区保护生态环境?下游地区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水能资源。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落差大;长江流域位于湿润区,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为开发水能资源,上游地区已建成世界著名的三峡水利工程。具体位置位于宜昌西侧。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长江中上游滥垦滥伐,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湖淤积严重;围湖造田,湖泊对长江调节能力降低。造成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
(3)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防治。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洪水灾害,防治措施有退耕还湖;水利工程、分洪工程;营造防护林。
(4)本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上游地区应保护生态环境,下游地区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河流冬季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是
[? ]
A.长江
B.秦岭- 淮河
C.黄河
D.大别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6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均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在具体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等面积。如耕地足迹是指用来生产农产品所要求的土地面积……而碳足迹是指吸收生产、生活中排放的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人均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就越大。
材料二?生态赤字/盈余等于一定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若该差额小于零,称为生态赤字,若该差额大于零,称为生态盈余。
材料三?该图为“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组成部分的生态赤字/盈余”

小题1:结合材料,说明人均生态足迹是由哪些支系统组成的。(4分)
小题2:说明我国人均生态赤(盈)的发展变化总趋势,并分析原因。(12分)
小题3:据图指出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并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该种组分增长速度的措施。(10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生态足迹主要由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渔业用地足迹和碳足迹组成的。(4分)
小题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从盈余到赤字)(2分)并且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2分)原因: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4分);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4分)
小题3:碳足迹,(2分)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主动减少碳排放;倡导低碳经济;加强国际全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答4点即可,每点2分,共8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人均生态足迹是由生态足迹主要由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渔业用地足迹和碳足迹组成的。
小题2:根据图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出现生态赤字并且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原因是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
小题3:根据图示: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是碳足迹。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主动减少碳排放;倡导低碳经济;加强国际全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点评:对于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碳足迹的赤字,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进行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六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一般位于
A.北京到南昌一带
B.武汉到上海一带
C.太原到石家庄一带
D.长江口到珠江口一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