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4:05:30
1、综合题 (10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世界两大湖泊示意图, 图中甲、乙两湖泊的湖泊面积 自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都呈缩 小趋势。
(1)分析甲、乙两湖湖水含盐 暈变化的趋势及自然原因。(4 分)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 度分析甲地大力发展棉花种植对湖治面积的影响。(3 分)
(3)面对乙地区湖洎面积不断缩小的状况,请提出一项具体的解决措施,并说明 理由。(3 分)
参考答案:
(1)甲湖含盐量变大(1 分),原因是甲湖注入河流带来盐类物质,湖水蒸发,盐分积累(1分);乙湖含盐量变化较小(1 分),原因是乙湖湖水有进有出,不利于盐分积累(1 分)。
(2)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或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河流多内流河,径流量较小;大力发展棉花种植需从入湖河流取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3 分)
(3)a.退耕还湖。(1 分)可使耕地变为湖泊,扩大湖泊面积,蓄积更多湖水。(2 分)
b.植树造林。(1 分)上游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缓解湖泊淤积,进一步缓解湖泊面积的缩小,同时注入湖泊的水量更为稳定。(2 分)
c.发展节水农业。(1 分)可以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增加入湖水量,扩大湖泊面积。(2 分) (只答其一即可得 3 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甲湖含盐量变大(1 分),读图甲湖是咸海,是内流湖。位于中亚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陆地注入河流带来盐类物质进入湖泊,湖水蒸发,盐分在湖中积累,所以含盐量不断增高。乙湖是洞庭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是外流湖。与长江相通,湖水有进有出,不利于盐分积累,含盐量变化较小。
(2)结合前面分析,甲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河流多内流河,径流量较小,入湖水量小。大力发展棉花种植需从入湖河流取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3)乙地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有围湖造田,所以要退耕还湖。使耕地还原为湖泊,扩大湖泊面积,蓄积更多湖水。另一原因是泥沙淤积。所以应在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缓解湖泊淤积,进一步缓解湖泊面积的缩小,同时植树造林,可以使注入湖泊的水量更为稳定。
第三是应发展节水农业。可以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增加入湖水量,扩大湖泊面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洋流中属于风海流的是
①南北赤道暖流 ②赤道逆流 ③中低纬大洋两侧的寒暖流 ④西风漂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一般说东西流向的洋流多为风海流,南北流向的洋流多为补偿流。但也不是绝对的,如赤道逆流就是补偿流。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山顶昼雨少
B.河谷盆地夜雨多
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小题2】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热力环流
B.太阳辐射
C.植被状况
D.地形起伏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柱状最长的为阴影柱状,阴影柱状为山顶,故山顶降水较河谷多,故D错;而山顶日降水量变幅大,故C错;由图中山顶降水多的时间为16点左右,故山顶昼雨多,故A错;河谷盆地降水多的时段为0点或24点左右,故夜雨多,故B对选B。
【小题2】由于山顶与河谷盆地白天与晚上热力性质的存在差异,所以在山顶与河谷盆地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所以晚上河谷盆地盛行上升气流,即多夜雨,同理,山顶多昼雨。
考点:热力环流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目前,中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北京、河北等地地下水开采总量占总供水量的50%以上。回答小题。
小题1:北京、河北等地地下水使用量偏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处半干旱区
B.河流落差大,流程短
C.地表水污染严重
D.降水集中,雨季较短
小题2:下列人类活动中,最有利于地下径流得到稳定补给的是?
①山区封山育林?②坡度较小的丘陵修筑梯田?
③农田采用滴灌技术?④加固河流堤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北京、河北等地属于华北地区,该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地表径流少,径流量小。导致北京、河北等地水资源缺乏。华北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地区,并非半干旱地区。北京、河北等地大部分地处华北平原,地势低平。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属于人为原因。可知A、B、C三项错误。D项为符合题意的选项。
小题2:在山地增加植被覆盖率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缓坡修梯田也可起到蓄水保土的功效,因此最有利于地下径流得到稳定补给的是①山区封山育林和②坡度较小的丘陵修筑梯田;③农田采用滴灌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区及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采取的治理措施;④加固河流堤防是针对洪水灾害制定的对策。故本题选A。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的认知与分析能力。同时学生还要注意影响降水补给的因素有1.年降水量、强度及时程分配;2.地形坡度;3.植被覆盖率;4.接受补给区的面积。总之降水时间越长,坡度越缓,植被较好,分布广,补给条件越好。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小题。
据图可知,该年6~9月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是
A.降水总量多,流量大
B.降水强度大,流量大
C.河床淤积,容水量减少
D.植被增加,阻碍水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图示6—9月,长江的流量变化不大,但水位不断上升,反映其排水不畅,河床抬升,故选C项。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图中水位、流量变化趋势。另外本题还可考查长江洪灾的治理措施。“根本措施”应从导致长江河道淤积的根本原因入手,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江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而导致河流含沙量加大,故中下游河道淤积,故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是治理长江水患的根本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