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水的运动》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12-22 03:59: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水循环略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的序号①②③④依次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 ]
A、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B、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蒸发
C、蒸发、水汽输送、下渗、径流
D、降水、径流、水汽输送、蒸发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是
[? ]
A、海水蒸发
B、凝结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图中洋流是(  )
A.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暖流
B.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暖流
C.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
D.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寒流
【小题2】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  )
A.高温多雨
B.干旱少雨
C.冬暖夏凉
D.温和多雨
【小题3】该海域存在一大型渔场,与该渔场形成有关的盛行风是(  )
A.东南信风
B.东北信风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一致。图示洋流是由水温低流向水温高的,是寒流;由图示经纬度可看出,等温线是向西北方向弯曲的,即洋流是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选C正确。
【小题2】寒流流经减温减湿,沿岸的气候干旱少雨。选B正确。
【小题3】若该海域存在一大型渔场,应是离岸风的影响寒流形成的上升流渔场;由图示纬度可判断,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选A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洋流及其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我国东部沿海形成秋季罕见的“双台风”效应,华东遭受了严重的风雨影响,使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告急,“城市雨涝”再次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10月份某日某时刻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材料二 10月份浙江某地连续几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材料三 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1)此时马六甲海峡(A海峡)海水的流向是    。比较B.C两处的风力大小  ,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个月后D处的盛行风向为  ,产生的原因是     。(8分)
(2)根据材料,判断“双台风”开始影响我省某地的时间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3)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关系最为密切,并据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东南流向西北    C处   C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西北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每空2分,共10分)
(2)时间:10月5日或6日   理由:①台风为低压系统,盛行上升气流,带来大量降水;②云量多,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③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④从图中可以判读5日(夜间)开始昼夜温差变小。(任答2点,其中②③点可合二为一点,即“云量多,昼夜温差小”也可得分)
(3)环节:下渗(2分,答径流给1分,答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不得分)
措施:①增加城市绿地;②增加透水砖(或增加透式路面);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任答2点给4分,合理即可给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马六甲海峡等压线分布特征判断,空气由高压区垂直于等压线吹向低压区,在南半球部分向左偏,与东南信风一致,到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所以该地此时吹偏南风。马六甲海峡是西北-东南延伸的,所以海水从东南流向西北。
(2)读材料二图,从图中给出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情况分析,自10月5日或10月6日开始,白天最高气温相对较低,晚上最低气温相对之前的日期较高。昼夜温差开始变小。可能是台风开始影响到该地。带来大量降水,阴雨天,云量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因此分析从5日夜间或6日开始影响该地。
(3)城市建设最明显的是地面的硬化,直接影响到水循环的环节是下渗。降水下渗少,导致地表水量增加,排水系统不完善,形成内涝。所以要增加城市绿地,增加透水砖(或增加通透式路面),提高城市的地面下渗的能力。其次是要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
考点:该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常见天气系统,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鄂尔多斯与榆林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为鄂尔多斯与榆林地区部分经济数据统计表。

地区
鄂尔多斯
榆林
矿产探明储量
煤炭
均占全国1/6
占全国1/5以上
天然气
占全国1/3
占全国约1/3
产业构成
三大产业结构比例(2011年)
2.6:60.1:37.3
4.9:71.1:24.0
经济指标
城镇化水平(2011年)
71%
48.56%
 
人才密度(2008年)
303/万人
194/万人
 
(1)简要说明A河流的水文特征。(3分)
(2)鄂尔多斯和榆林都是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3)鄂尔多斯用短短5年时间,建成了基础设施齐全、能安置100多万人的康巴什新区。在西部地区,如此大力发展大城市的做法,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该河流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河流含沙量大;随着支流的加入,流量有所增大;位于季风气候区,河流的补给类型以大气降水为主,一般在夏季进入主汛期;冬季有结冰期。(3分,3点即可)
(2)加强资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利用技术带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教投入力度,延长产业链;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合作,高起点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3分,3点即可)
(3)观点一:合理。理由: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观点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地区人口分散,产业基础薄弱;城镇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不相适应,出现入住人数极少的“鬼城”。 (4分,理由合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1)A河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少,河流含沙量大;随着支流的加入,流量有所增大;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河流的补给类型以大气降水为主,一般在夏季进入主汛期;冬季有结冰期。
(2)鄂尔多斯和榆林都是在丰富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资源枯竭问题、环境问题突现。城市的发展要加强资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利用技术带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教投入力度,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就业率;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合作,高起点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3)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只要答题理由充分,都可。答案合理:是从促进城市化、经济发展角度答。答案不合理,是从当地的脆弱的生态环境角度答。
考点:主要考查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环境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流域:2.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3.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4.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E.土地沙漠化
F.水土流失
G.土壤盐碱化
H.地面沉降
I.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G.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


参考答案:1. A
2. B
3. C
4.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
1.图示该河流的流量明显受降水量影响,故判断为以雨水为主要补给。故选A项。
2.图示该地区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华北地区,且河流输沙量最降水量和径流量明显上升,故判断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3.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则下游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易形成地上河。故选C项。
4.上海浦东新区适于城市化过程中的新区建设,主要是为了控制大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分散过多的人口和工业,以减轻中心区的环境压力。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