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3:57:07
1、单选题 自西向东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区时不变,日期加一天。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在180°经线东西两侧,各跨7.5°,所以合并为一个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在同一时区区时相同,故本题应当是B。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北纬40°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K、L、M三条曲线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曲线。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分别表示地平圈上的四个方位,其中代表南方的是
A.a? B.b? C.c? D.d(2)有关K、L、M所对应的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K一一天安门广场升旗时刻为一年中最迟
B.L一一江苏白昼时间比北京长
C.M一一此时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D.L一一长江口外海域盐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参考答案:1.A?2. A
本题解析:1、图中K、L、M三条曲线所处的最高位置代表当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它们的位置都偏向于a方一侧,而该地又在40°N,其正午太阳偏于南方,所以a方应该代表南方。
2.根据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可知:K、L、M分别代表的是冬至、春秋分、夏至日,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日落最早、日出最迟,随日出同步的升旗也最迟。春秋分日各地昼夜等长,北京与江苏白昼等长。夏至日,日出方向为东北方向。长江口外海域盐度夏季多雨时最低。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关于地球的热量收支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不断吸收太阳辐射,结果终将变得越来越热
B.高纬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少于其支出的长波辐射,高纬地区将变得越来越冷
C.高纬地区热量的收入少于支出,但因温室效应的作用,高纬度地区并不会越来越冷
D.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低、高纬度地区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地球热量收支总体处于平衡状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考查知识识记能力。D项表述符合相关的地理原理。而A项末提及热量支出;B、C项均忽略了高、低纬地区热量交换的重要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多选题 3月21日 6时整,甲地(50°N,45°W)正好日出。此时一艘轮船航行于太平洋上。经过10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 )
A.3月21日21时10分
B.3月21日20时50分
C.3月20日 21时l0分
D.3月22日20时50分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向东还是向西越过日界线,故轮船所在地可能位于东十二区,也可能位于西十二区,故利用45°W为3月21日6时,计算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间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日界线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化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 “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下列因素中与A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差值)多少无关的是
A.云层的厚薄
B.大气污染程度
C.大气密度
D.气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反射只要是云层;散射是空气分子。云层的厚薄、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大气密度都会影响大气透明度进而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