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3:50:10
1、综合题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0~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图甲为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表A为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表。
材料二?表B为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图乙为该市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2000~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基本特征。(2分)
(2)2000~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解决措施有哪些?(3分)
(3)2000~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变化),农业人口?(变化),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1)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且消费比重不断增大;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下降,但消费总量上升;单位GDP能耗降低,能源利用率提高。(每点1分,任答其中2点得2分)
(2)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1分)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资源跨区域调配;加强与资源输出国的合作;加强能源储备(每点1分,任答其中2点得2分)
(3)不断增加(1分)?持续减少(1分)
种植业、渔业科技投入增大?,产值增加;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第三产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提高,农业人口减少。?(每点1分,任答其中2点得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表A分析,该地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且消费比重不断增大。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下降,但根据材料一,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说明消费总量上升。根据图A,单位GDP能耗降低,说明能源利用率提高。
(2)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我国经济发展快。要满足能源的供应,我国要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提高技术水平,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资源跨区域调配,加强与资源输出国的合作,拓宽能源进口渠道,加强能源储备。
(3)读表B可以看到,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上海农业人口持续减少。
这主要是利益于经济发展水平高,在种植业、渔业生产上科技投入增大,产值增加。随着服务意识的提高,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第三产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提高,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减少。
本题难度:一般
2、多选题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
A.是不会改变的
B.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C.不是固定不变的
D.可能会变得有利于人类发展,也可能变得不利于人类发展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下面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图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下表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面问题
?
| ?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荒地 | 其他 |
| 1978年 | 55.0% | 19.8% | 4.9% | 15.4% | 4.9% |
| 2008年 | 40.2% | 44.1% | 6.2% | 1.3% | 8.2% |
参考答案:
小题1: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
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小题1:原因: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
小题1:①(沟谷低洼地区)发展养鱼业;②(缓坡土层深厚),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等种植业;③(陡坡)发展果园和林业;④发展农业观光旅游;⑤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⑥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⑧拓展农产晶销售市场;⑨培育优势农产晶的品牌。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鄱阳湖平原及周围的地理环境。
小题1:注意地形特征需要指出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分布。气候:本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小题1:结合材料三反映当地耕地比重减少,林地、草地比重增加,判断当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则水土流失减弱。对R河的影响:由于河流上游植被恢复,故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故使下游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少;含沙量减小。
小题1: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应因地制宜发展大农业;山区、平原、河谷等适宜农林牧副渔相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水汽凝华而形成的一种大气现象。结合下图“某地某年1月1日无霜区的分布图”(图11)和表三“图中甲区域经?济结构”,回答下列各题。
表二:?甲区域经济结构
⑴分别说明甲、乙两区域没有霜情的主要原因。
⑵指出①、⑤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别并简述其成因。
⑶简要说明城市①—②—③沿线地势变化的特点。
参考答案:(1)甲地为四川盆地,周围(北部)山地阻挡了冷空气,使盆地内温暖;乙地纬度较低,气温高。
(2)⑤地降水量大于①地。①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⑤位于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地势由高到低,呈阶梯状分布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1)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甲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地形影响,故冬季气温较同纬度高,而无霜;乙位于云贵高原由于受纬度和地形因素的共同影响,故冬季气候温和,无霜。(2)图示①⑤之间为喜马拉雅山脉,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角度分析两地的降水量的差异。(3)结合经纬度位置判断:①位于全国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②位于云贵高原,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③位于两广丘陵,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城市某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统计表,据此回答题。
| 城市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
| 甲 | 4:30 | 18:30 | ![]() |
| 乙 | 7:10 | 19:30 | ![]() |




参考答案:
小题1: .B
小题2: .D
小题3: .B?
小题4:. A
本题解析:
小题1:有表知甲城市日出时间(北京时间)4:30,日落时间18:30,当北京时间为11:30时,当地正午,故甲城市的经度为
?,选B。
小题2:甲城市的地理坐标(
N,
?),乙城市的地理坐标(30°N,100°E),则乙城市在甲城市的西南方选D。
小题3:甲地位于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B喧响。
小题4:乙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交通落后。第4题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