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2 03:48:25
1、单选题 深秋到第二年初春,晴朗的夜晚容易形成雾,这是因为
A.晴天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多
B.晴朗的夜晚地面水汽蒸发强
C.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快
D.晴天的大气相对稳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深秋到第二年初春,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温度低,水汽碰到冷地面,形成雾。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箱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半小时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玻璃箱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6℃。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该实验主要测试的是(?)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环流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垂直的直接的热源
(2)分析在中午甲箱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
参考答案:(1)D (2分)
(2)玻璃箱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玻璃箱到达地面(2分)。甲箱内有土层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2分),且以地面长波辐射形式放出的热量,大部分又被玻璃箱截留下来(2分),所以甲箱温度高。乙箱内没有土层,大部分短波辐射能够透过乙箱(2分),所以乙箱内保存的热量少,温度低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过程。
(1)实验的结论是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气温足足高了3℃,主要原因是土对气温升高起了决定性作用,验证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2)主要从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和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差异性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所示),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将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2℃。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大气的热力运动
D、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2、甲箱里的气温比乙箱里高的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该图中的热力环流,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热力环流是温度高的位置上升气流,温度低的位置下沉气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从大气的热状况来分析“早穿棉袄午穿纱”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②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
③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多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间晴天,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