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9 08:05:29
1、综合题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左图中虚线a、b表示等压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分)

(1)在上面的左图中实线上画箭头表示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____运动,再形成_________运动。
(2)B、C两地温度较高的为 ;C、D两点中气压较高的是_ ___;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为_____。由此可见, 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3)上面的右图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参考答案:
(共5分)
(1)画图略(1分) 垂直(升降) 水平(1分)
(2)C C B 地表冷热不均(2分)
(3)白天(1分)
本题解析:
第(1)题,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升降运动→水平气压差异(直接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如下图所示:



第(2)题,B、C两地温度较高的为C;C、D两点中气压较高的是C;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为B。由此可见,地表受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第(3)题,本小题考查海陆风的形成。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
考点:本试题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与运用。
点评:本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灵活运用能力,难度居中。
方法技巧: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进而确定近地面的冷热状况: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凸向低处的为低压(如A、E、F为高压,B、C、D为低压);在近地面,气压高处气温低(如A地),气压低处气温高(如B、C地)。
(2)结合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判断不同地点的气压高低。
(3)确定空气流向,要注意高空与近地面风向与受力的差异。
(4)气压高、低是针对相同海拔高度不同位置相对而言的,因此在热力环流系统中“高气压”数值不一定大于“低气压”,气流并不总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是东亚地区不同季节某日的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图所示天气形势最可能出现的季节是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3分)
(2)甲图所示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试简述其原因。(3分)
(3)分析甲图中A天气系统西进北移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北方地区天气的影响。(4分)
(4)乙图所示锋面如果在该季节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那么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的自然灾害可能是______(台风、暴雨或寒潮),简述该自然灾害的主要危害。(4分)
参考答案:
(1)冬季 亚洲高压势力十分强大,西北太平洋出现低压中心。
(2)阴雨连绵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形成“梅雨”天气。
(3)A天气系统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该天气系统西进北移将推动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北方地区进入雨季。
(4)寒潮 使农作物遭受冻害;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损坏通信和输电线路;阻碍交通运输等。
本题解析:
结合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气压分布形势对季节进行判断。
结合此时天气形势图,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会产生阴雨连绵的天气。
A天气系统为存在于西北太平洋的“副高”,长江中下游在其控制下会出现“伏旱”,此时我国北方受雨带影响,进入雨季。
乙图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在其控制下可能出现寒潮,将对农业、建筑、交通和通讯等产生影响。
考点: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3年9月中旬,江浙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苏州这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下列问题。
| 日期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 高低气温 | 23℃ | 23℃ | 24℃ | 25℃ | 25℃ | 27℃ | 28℃ | 28℃ | 28℃ | 25℃ |
| 最高气温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8℃ | 30℃ |
| 天气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阴 |
| 风力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较强偏北风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表分析可知,17日温差为8°C,18-23日温差为9°C,25日温差为10°C,温差在增大,此时从图中只能观察天气和风力状况排除B、D项;17-25日风力弱,因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增大温差。故选A。
【小题2】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C,表示进入秋季,而图示日期内,日平均气温高于22°C,没有进入秋季;气温变化与风向、风力有关;只能说明阴晴与副高移动有关,不一定北移;26日温差变小,因天气为阴天,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增强。故选D。
考点:影响气温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各题。
小题1:气候①和气候③形成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
A.大气环流
B.纬度
C.地面状况
D.暖流
小题2: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③两种气候在我国均有分布
B.①、④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
C.②、④两种气候在欧洲都有分布
D.①、③两种气候的气温比较,夏季温差均小,冬季温差均大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两者形成的共同原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季风环流。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中国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面四图中(图中实线箭头表示风向)能正确表示南半球反气旋的是图
[?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