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七)

时间:2019-12-19 07:48: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2011年第九号台风“梅花”8月6日17时中心位于浙江省舟山市东偏南方向大约285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约280公里。但“梅花”与上海擦肩而过,网友调侃“梅超风”变成了“梅干菜”。

小题1:8月6日夜晚受台风影响,上海地区的风向是(? )
A.偏东风
B.东南风
C.偏北风
D.西北风
小题2:从图中数据可知,8月6日至8日台风梅花的发展情况是(? )
A.中心最低气压升高;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减小
B.中心最低气压升高;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增大
C.中心最低气压降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减小
D.中心最低气压降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增大
小题3:监测台风动向,一般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IS
B.GPS
C.RS
D.GPRS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台风的结构及风向。台风是气旋结构,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8月6日夜晚台风位于上海的东部,此时上海的风向是偏北风。选择C项。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中心最低气压升高;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减小。选择A项。
小题3: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资源、自然灾害的监测,具有实时性的动态监测采用RS。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自然灾害】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6分)
(2)A地及附近地区洪灾常常危及B地,说明影响过程。(4分)


参考答案:
(1)夏季(6月份),受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地处谷地,两侧坡度陡,汇水快,水量大。(每点3分二点共6分)
(2)B地临湖且地势较低,A地及附近地区洪水携带泥沙淤积抬高水位,使B地发生洪涝。(4分)


本题解析:
(1)影响洪水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往往包括降水集中,地势低平,汇水速度大于排水速度。图中A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从气候来看:夏季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多暴雨;从地形上看:地处谷地,两侧坡度陡,汇水快,水量大。
(2)根据图示:B地濒临湖泊且地势较低,湖泊水位上升,使其受到洪水的影响,A地及附近地区洪水携带泥沙淤积抬高水位,使B地发生洪涝。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如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资料分析能力。
小题1: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判断该地区位于福建沿海,图示西部为武夷山区,当地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形起伏较大,且位于季风区,降水丰富,故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小题2:注意读图方法,图示最大降雨量的位置,对应到地形剖面图上,才能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当地的海拔高度。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本题解析:
黄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由图中可看出,黄土与基岩属两层;如果大量开挖山坡,就会导致坡面地形不牢固,就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次)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分析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
? 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
? 水库(三峡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3)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污染、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价;控制人口
? 数量;海水淡化。
(4)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
? 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