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9 07:27:09
1、单选题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年变化图”(乙),回答1—2题。 
1、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 ]
A、30°,1月
B、60°,7月
C、60°,1月
D、30°,7月
2、当公转速度为N时,纬度为M的大陆西岸此刻
[? ]
A、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高温多雨
C、寒冷干燥
D、温和多雨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7分)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恒星①是________;角②的角度是_______;平面③的名称是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选择填空);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选择填空)。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D、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参考答案:(1)北极星 66034" 黄道平面
(2)B D(3)B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
(1)恒星①表示地轴指向的北极星。角度②表示黄道面和地轴的交角,为66.5°.平面③表示地球的公转轨道面。
(2)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表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表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即春分到夏至日,A项其中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错误;D项北半球各地昼变长夜变短。错误。故选BC。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北京时间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准时发射升空。回答3~4题。
小题1:当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28°N,102°E)升空时,纽约(40°N,74°W)的区时是?(?)
A.10月1日5时59分57秒
B.10月1日6时59分57秒
C.10月2日6时59分57秒
D.10月2日7时59分57秒
小题2:当搭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火箭升空后,火箭在大气层的飞行方向是…(?)
A.向西南风向飞行
B.向西北方向飞行
C.向东北方向飞行
D.向东南方向飞行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所以西五区的区时为10月1日18时59分57秒-13小时=10月1日5时59分57秒。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卫星发射应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应该向东南方向飞行。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说明图示的半球及判断的理由。(6分)
(2)说明E洋流对沿岸气候的作用及沿途依次经过的气候类型。(4分)
参考答案:
(1)图示表示南半球。(2分) 图中存在着以极点为中心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西风漂流;(2分)中低纬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中低纬存在着三个大洋环流)(2分)。
(2)增温增湿。 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分)
本题解析: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顺南逆。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③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图中存在着以极点为中心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西风漂流;(2分)中低纬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故可判断为南半球。
(2)据图判断,E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而澳大利亚东岸的气候类型从北向南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二至日昼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北半球
B.四地由北到南排序是乙甲丁丙
C.冬至日丁地的日出时间为9:30分
D.丙地距离赤道最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甲地夏至未最小昼长,说其位于南半球,冬至日丁地最小昼长为5小时,根据正午12点平分白天,则可知其日出时间为9:30分,丙地夏至日最小昼长接近0小时,说明丙地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距离赤道最远,乙地昼长变化最小且冬至日为最小昼长,则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靠近赤道地区,四地由北到南排序是丁乙甲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