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图》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12-19 07:26: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该图为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指地面接收太阳辐射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处年日照时数为2.影响甲、乙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2770小时
B.2480小时
C.2600小时
D.2880小时
E.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
F.地表植被类型的差异
G.大气环流的差异
H.白昼长短的差异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断和气候差异。
1.图示甲处位于闭合等值线中心,应符合“低于低值”,故判断日照时数处于2400---2600之间。
2.日照时数长短主要受海拔、天气、昼夜长短、空气洁净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甲、乙两地日照时数的差异主要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小题。

【小题1】若在图中A、B、C、D四处设立森林火情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某地理兴趣小组沿公路步行从A地前往B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组前进的方向与沿线河流流向一致
B.前进过程^91考试网路起伏总体呈下降趋势
C.前进过程中兴趣小组须翻越两个山脊
D.公路选线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占用耕地
【小题2】图中桥梁和最高点的最大高差最接近
A.139米
B.141米
C.179米
D.181米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读图可以判断,小组前进的方向与沿线河流流向基本一致,A对。前进过程中穿越等高线,公路起伏总体呈上升趋势,B错。前进过程中兴趣小组翻越一个山脊,C错。公路选线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照顾沿线的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D错。
【小题2】读图,图中等高距是20米,判断桥梁的海拔高度在360-380米之间,图中最高点海拔520-540米之间,高差范围是140-180米,所以最大高差可能是179米,C对。
考点:公路选线的原则,高差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依据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该地区景观独特,有侏罗纪江南翼龙化石的发现地:山中瀑布美不胜收,峰下江水弯曲:状如“九龙戏珠”。
(1)描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4分)
(2)与B河相比,说明A河水文特征及其成因。(4分)
(3)概括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征。(3分)
(4)根据材料,指出该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3分)


参考答案:
(1)(1)地形以低山(盆地)、丘陵(2分)为主,地势西北高(或西部高、北部高)、东南低。(4分)
(2)A河流量大、水量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小)。流域面积较大(上游有支流补给)、有湖泊调节水量。(4分)(原因和特征组合写也可)。
(3)主要分布在沿河流(河谷)、地势低平(1分)(谷地)(平坦不得分)、沿海岸的地区。 
(4)内力作用:地壳运动(1分)(三种都写不得分);外力作用:流水侵蚀(1分),流水沉积(1分)(流水搬运不得不扣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包括地形种类和地势特征两方面。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河水流速大小;水能资源是否丰富。A河流域面积较大、有湖泊调节水量。所以河流量大、水量稳定。
(3)根据图示:图中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沿河流、地势低平的谷地、沿海岸的地区。
(4)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该地区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等高线图,图中A、B、C三地为城镇。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地形的主要类型,并简述判断理由。(4分)
(2)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4分)
(3)某中学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L、P线路攀登狮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点设在丙点,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请简述各自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低山丘陵。 海拔大多在200~1 000 m之间,地势起伏明显。(4分)
(2)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山谷出口处;有河流流过;跨河分布。(4分)
(3)合理的理由:两条路线的水平距离和相对高度(或“海拔高度”)相近。
不合理的理由:L线路中狮山的等高线比P线路中虎山的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线路的实际路程略长于P线路(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回答合理的理由或不合理的理由均可) (4分)


本题解析:
(1)图中等高距为200米且地形相对高度较大,但最高处的海拔高度小于1 000米且大于500米,从地形类型上看,属于低山丘陵区。
(2)从图中看出,甲村乙村处都有河流经过,地形为山谷,海拔在200米和400米之间,而且跨河分布。
(3)支持理由:丙的高度为200米,到虎山和狮山相对高度差不多,所以合理。
不支持理由:P段等高线稀疏,坡度缓,L段坡度先缓后陡,实际距离较长,显得不公平。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