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9 07:23:35
1、单选题 有关图中所示四地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罗马-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伦敦-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C.伊基托斯-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D.上海-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根据四地的气温、降水信息,判断罗马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低月温高于0°C,降水终年均匀);伊基托斯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温高于0°C,降水集中于夏季)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为铁路隧道,它使欧洲铁路网连成了一体(如下图)。隧道启用后伦敦至巴黎3小时即可到达,每年通过隧道的旅客人数约1800万人,货运达800万吨。
材料二
土豆,俗称洋芋,性喜温凉,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生长周期短、产量大。17世纪前后传入爱尔兰,成为主要粮食作物。1801年爱尔兰人口约为520万,至1841年爱尔兰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土豆的传入对当地人口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试分析英吉利海峡风浪较大的原因。(8分)
(2)简述修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意义。(6分)
(3)分析土豆对爱尔兰人口增长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
(1)原因:终年受西风影响;海峡狭窄;走向与西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海面摩擦力较小,所以风浪较大。(8分)
(2)意义:缩短了英国与欧洲大陆间的旅行时间;完善了欧洲的交通运输网;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小,提高了运输能力;加强了区域间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6分,任答三点即可)
(3)影响:爱尔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光热不足,不利于谷物的生长,但利于土豆生长;土豆营养价值高,产量大,生长周期短,弥补了谷物的不足;由于粮食充足,促进了人口增长。(8分)
本题解析:
(1)风力的大小与所处的风带、位置的轮廓形状、地形的走向与盛行风的风向关系、摩擦力的大小等有关。英吉利海峡终年受西风影响;海峡狭窄;走向与西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海面摩擦力较小,所以风浪较大。
(2)一种大型的交通运输方式都可以起到缩短运距、完善交通网、加强区际联系的作用。海底隧道在海面下,受气象影响小,提高了运输能力。
(3)“民以食为天”,爱尔兰因为其海洋性气候不适合谷物的种植,但可以生长土豆。土豆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正好可以弥补谷物的不足,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考点:本题组考查区域农业发展、世界主要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该大气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的垂直运动),回答:
(1) A处降水类型是( ):(2分)
甲.台风雨 乙.地形雨 丙.对流雨 丁.锋面雨
此时东京的气候特征是 。(2分)
(2)该地区地表水的直接蒸发量很小,原因是 。(2分)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上升冷却降到地表,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 洋。(2分)
(4)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0%,其原因是
,(4分)虽然降水量减少了,但流入河中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 。(4分)
(5)A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是?(4分)
参考答案:(1)对流雨 寒冷干燥
(2)植物蒸腾作用消耗
(3)大西洋
(4)热带雨林被破坏,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 森林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大量雨水汇入河中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大陆轮廓判断A位于赤道附近,故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图示赤道低压的位置偏南,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南移,为北半球冬季,故东京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寒冷干燥。
(2)该地区的自然植被覆盖率高,主要为热带雨林地区,故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则地表水直接蒸发少。
(3)该地区西部受安第斯山脉阻挡,故影响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东侧的大西洋。
(4)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水汽补给和植被的蒸腾作用,而降水量减少主要受植被破坏的影响,降水量减少,但河流水量增加,说明下渗减少,主要从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有关。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等内容。
点评:本题读图能力要求较高,既有区域背景,但主要考查的内容主要是自然地理,故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较高,是目前高考和会考的主要方向,具有借鉴意义,难度适中。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0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等压线图位于 (南或北)半球。(1分)
【小题2】图中A、B处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昼夜温差较小的是 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空3分,共4分)
【小题3】图中C、D两处中,C处即将出现 天气,原因是该地即将受到 (天气系统)的影响。(2分)
【小题4】E处的风向是 风;E、F两地风速较大是 地,原因是该地
。(共3分)
参考答案:【小题1】北 (1分)
【小题2】B(1分) 原因:B位于低压中心,常出现阴雨天气(1分),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1分),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较小(1分)
【小题3】大风、降温、雨雪(1分) 冷锋(1分)
【小题4】西北(1分) F(1分) 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1分)
本题解析:【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低压中心冷暖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可知位于北半球。
【小题2】A处是高压中心,天气晴朗,白天太阳辐射强烈,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所以昼夜温差大;B处是低压中心,受低压控制,为阴雨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弱,气温不会太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低,所以昼夜温差小。
【小题3】C处位于冷锋的前方,即将受冷锋影响,出现大风、降温、甚至雨雪天气。
【小题4】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并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北半球向着运动方向的右边偏,成西北风;由于F地的等压线较E地密集,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所以风速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南美洲某月近地面20℃气温曲线分布图,及利马、萨尔瓦多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示时间为 月(1月或7月),判断的理由是 。(2分)
(2)比较利马和萨尔瓦多两地的气候差异。(8分)
(3)利马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向北延伸到4。S附近,呈南北狭长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_ (2分)。
参考答案:
(1)7 月 (1分)此月利马温度低于20℃,对照气温曲线,应在7月。(1分)
(2)(8 分)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
利马
热带沙漠气候(1分)
全年炎热干燥(1分)
受寒流和离岸风共同影响(2分)
萨尔瓦多
热带雨林气候(1分)
全年高温多雨(1分)
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受暖流影响(2分)
(3)安第斯山脉临近西海岸,沿海平原狭长;受秘鲁寒流影响(2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此时利马的气温低于20℃,结合左侧气候资料图中利马的气温曲线可知,此时应该为7月份。
(2)利马位于大陆西岸,应该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沿岸吹离岸风,水汽少,沿海有秘鲁寒流经过,具有降温减湿作用。萨尔瓦多位于大陆东岸,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该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量多,沿岸受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利马东侧为安第斯山,阻挡东移;沿岸平原沿海狭长分布,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和洋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