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9 07:23:13
1、单选题 当地时间2011年11月19日19点51分(北京时间15点51分),图示地区东北部海域
发生6.1级地震。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J1、J2两条经线的经度分别为(?)
A.55°E、60°E
B.135°E、140°E
C.170°E、175°E
D.170°W、165°W
小题2:图中板块边界以西板块的名称及其移动方向分别是(?)
A.亚欧板块、移向东南
B.印度洋板块、移向东南
C.亚欧板块、移向西北
D.印度洋板块、移向西北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当北京时间15点51分时,该地时间是19日19点51分。经度每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早,两地时差4个小时,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为180度。说明该地使用东十二区的区时。该地位于东经度范围,所以C对。A、B、D不使用东十二区时间,错。
小题2:根据轮廓及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属于大洋洲,属于印度洋板块,是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所以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B对。A、C、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小题。
?
小题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小题2: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下高上低的大气结构有利于对流的对流,大气较稳定。读图可知,5时、20时出现逆温,大气稳定,12时、15时逆温消失。正确答案选A。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逆温从上而下逐渐消失也说明这一问题。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各气温曲线之间的气温差判断,下部明显大于上部。正确答案选A。
小题2:由日出时间5时推断日落时间为19时,并且知道这一天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正午地物的影子不会是年内最长,因为太阳高度越大地物影子越短。该地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正午太阳不可能位于北方。北半球的夏半年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中纬度地区一定比海口的白昼长,因为海口的地理纬度大约是北纬20°,位于低纬度。正确答案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中AD为一条完整的晨线或昏线,图中阴影部分的日期为Q,且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共6分)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Q日2时? B.(Q+1)日12时
C.(Q-1)日22时? D.(Q+1)日22时
(2)如果C点的纬度为75°,此时图中N点昼短夜长,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经度是?。
参考答案:
(1)A?(2)15°N? 90°W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天安门广场(116°E)每日于日出时升国旗,冬至日7时30分左右升旗,夏至日
A.6时左右升旗
B.4时左右升旗
C.5时左右升旗
D.7时左右升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计算。同一地区冬至日的昼长与夏至日的夜长相同,故冬至日7:30分升旗(日出),当地时间为7:14分;较春秋分晚1小时14分,故夏至日日出应较春秋分早1:14,故日出时间约为5时左右。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中序号表示石家庄、武汉、成都、乌鲁木齐。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中国省区地理环境各具特色,其中( )
A.①所在省区铁路网密集
B.②所在省区水资源丰富
C.③所在省区位于江南丘陵
D.④所在省区受冻害影响小
小题2:拉萨( )
A.地转偏向力小于①
B.正午太阳高度小于②
C.7月均温比③高
D.日出时间比④早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据题意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乌鲁木齐、石家庄、武汉和成都。由于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受地形的阻挡作用,冬季风影响弱,受冻害影响小。
小题2:拉萨纬度较乌鲁木齐低,因此地转偏向力较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