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12-19 07:16: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该处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N处的河流上,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试说明理由。________
(3)图中所示水循环为___________水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__________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______岩。
(4)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理由是


参考答案:(11分)
(1)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较紧实,不容易被侵蚀,成为山岭(3分)?
(2)不适合?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3分)?
(3)海陆间?岩浆岩?沉积岩(3分)?
(4)夏(秋)季? 夏季风(和台风)带来丰沛降水(2分


本题解析:
(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M处岩层向下弯曲,所以M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形成的地形一般为谷地,但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图中M处的地形即为山岭。
(2)N处岩层发生了错位,所以N处为断层。工程建设(隧道、水库选址)遇断层加固或避开。所以N处不适合修建大型水库。
(3)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图中所示水循环位于陆地和海洋之间,所以为海陆间水循环。①处岩石由岩浆喷发形成,为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沉积岩。
(4)水汽输送环节将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所以夏季水汽输送量最大。
点评:地质构造分为:皱褶(背斜、向斜)和断层。皱褶形成的地形一般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倒置的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断层上升岩块成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地堑)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本题难度:简单



2、填空题  2014年暑假,某地理兴趣小组考察了某地,并查阅资料绘制了该地地质剖面图(下图),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8分)

(1)根据地貌特征判断该地的盛行风向           
(2)比较A、B岩层形成的地质作用。A                           ,B                    
(3)A、B岩层接触地带易形成                    类型的岩石?


参考答案:
(1)(2分)北风(偏北风)。
(2)(每空2分)A处:外力作用(沉积、固结成岩), B处:内力作用(岩浆侵入、冷却凝固).
(3)(2分)变质岩。


本题解析:
(1)根据沙丘的形态判断,该地的盛行风向北风或偏北风。
(2)图中A处岩层是外力作用沉积、固结成岩形成, B处岩层是内力作用,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
(3)A是沉积岩,B是岩浆岩,岩层接触地带易形成变质岩。
考点:地貌形态与风向,地质作用与岩层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该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学生在纬度接近的A、B两区域看到的自然带分别是:??,影响A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3分)
(2)C探险区存在一个?(高或低)温中心,该区域种植业集中于?地带,丰富的新能源有?。(4分)?
(3)

a? b? c


?
图中最有可能是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2分)?

(4)探险路线经过墨西哥坎昆,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该地举行,这次会议共同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为解决此问题,我国近几年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12分)
(1)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地形 (3分)
(2)低?河谷?太阳能、地热能?(4分)?
(3)a?河流侵蚀作用?(2分)
(4)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答出3点即可)(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甲、乙两河间地形及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注:隔水层即不透水岩层)
【小题1】与M地层岩石性质和形成时代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若N与④都是岩浆活动的结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岩浆活动比④早
B.N与④两者形成时间相同
C.N顶部与④顶部形成的岩石特点相同
D.N下部与④下部形成的岩石特点不同
【小题3】在甲、乙两河间的黄土地上植树造林后,假设该地年降水总量未变,则(   )
A.甲、乙两河丰水期水位变高
B.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水量增加
C.甲、乙两河年径流量不变
D.两河含沙量都有所增加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岩石形成的规律可以判断:越早形成的岩石越位于下部,越晚形成的岩石越位于上部,据图可知:岩石①位于M的上部,比M新;②在③下面,因此②较老,图中M和③岩层都是在同一岩层的下面,所以M和③形成的时间最接近,所以本题C正确。
【小题2】岩浆岩有侵入型和喷出型岩浆岩两种类型,从N的上部岩层形状可知N为喷出型岩浆岩,后经外力作用被黄土覆盖;而④是侵入型岩浆岩,因此N岩浆活动比④早;N顶部为喷出岩,④顶部为侵入岩;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因此N和④下部岩层都为沉积岩,所以本题A正确。
【小题3】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该地年降水总量未变,在甲、乙两河间的黄土地上植树造林后,森林起到“海绵”的作用,蓄水并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水量增加,稳定了河流径流,所以本题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据巴西利亚当地时间2010年8月1日4时消息,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致通过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读“浙江省永康方岩方山剖面图”、方岩方山“赤壁丹崖”景观图片,回答1—2题。

1.丹霞地貌经历了一个不一般的地质作用过程,期间孕育了绚丽多姿的丹霞地貌。以下地质作用过程正确排序的是
①红色砂砾岩固结成岩;②地壳水平运动;
③流水侵蚀搬运;④重力崩塌;
⑤差异风化;⑥地壳抬升运动;
⑦变质作用;⑧冰川作用
[? ]
A.①⑥⑤④③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⑦⑤④③
D.①⑧⑤④③
2、丹霞地貌典型的顶平、坡陡、麓缓组合可能是因为
[? ]
A.顶平:受垂直岩层控制
B.坡陡:受水平节理控制
C.麓缓:受风化堆积物控制
D.麓缓:受平缓流水侵蚀所致


参考答案:1、A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