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9 07:13:32
1、综合题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1)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至少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构成了四川出海(与东南亚联系)的又一条通道;四川与东南亚(或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北部冬暖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
(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10年6月17日是第1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读图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晋、陕、内蒙古地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310多万。本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1)图中I类型侵蚀区外力作用主要为?,Ⅱ类型侵蚀区外力作用主要为?,试说出各自的原因。(6分)
(2)简要分析图示地区土地退化对周围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2分)
(3)请将下面导致绿洲环境恶化的字母与图中数字代号和内容相搭配。(3分) 
A.农业系统恶化,粮食产量减小
B.内流河下游流量减小
C.砍伐绿洲或冲积扇周围的固定沙丘的植被
D.土地盐渍化
E.农耕区地下水位上升
②?;?③?;
④?;
(4)根据晋陕内蒙古区的资源优势,简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
(6分)
参考答案:(17分)
(1)风力侵蚀、沉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2分)Ⅰ类型侵蚀区主要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以风力侵蚀、沉积作用为主;Ⅱ类型侵蚀区主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显著。(4分)?
(2)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使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增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2分)?
(3) B E D (3分)
(4) 依靠煤、铁、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冶金和重化工基地;内蒙古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基地,黄土高原发挥光照优势发展林果业;利用草原、荒漠风光和丰富的文化景观发展特色旅游。(6分)
本题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形式。由图可知:Ⅰ类型侵蚀区主要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以风力侵蚀、沉积作用为主;Ⅱ类型侵蚀区主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第(2)题,本题考查土地退化对周围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使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增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
第(3)题,分析绿洲荒漠化的成因时,应注意箭头所反映的因果关系。
第(4)题,晋陕内蒙古区可依靠煤、铁、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冶金和重化工基地;内蒙古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基地,黄土高原发挥光照优势发展林果业;利用草原、荒漠风光和丰富的文化景观发展特色旅游。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不同区域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2)明确土地退化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3)会分析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1985年与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变化图”,完成问题。
1.肇庆、东莞和惠州三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主要是2.珠江三角洲城市中,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3.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分布
B.沿山麓分布
C.沿河分布
D.沿经线分布
E.深圳
F.广州
G.中山
H.珠海
I.广州的服务范围与深圳相同
G.中山的服务功能比增城多
佛山与东莞服务种类大致相当
江门的服务范围包含中山
参考答案:1. C
2. A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国的区域地理综合分析。
1.结合图示,三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
2.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典型代表,由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推动城市化发展速度迅速。
3.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原理: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全面。故佛山与东莞的城市等级相当,故提供的服务种类大致相当。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是地球表面的时间单位
B.区域都是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D.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地理空间;区域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只要掌握区域的概念与区域的特征本题即可作答。
1.区域概念:
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地理空间;
2.区域一般性特征:
区域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区;
【技巧点拨】“一、二、三”与区域内涵
“一”是指区域含义中的两个“一定”:
(1)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和一定的划分指标。
“二”是指区域划分指标的两个“二”:
(1)单一指标与综合指标;
(2)自然要素特征与人文要素特征。
“三”是指区域特点的三个方面:
(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
材料二: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
材料三: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是浙江省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中提出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提升浙江整体产业层次。
(1)简述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4分)
(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8分)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市)三大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4分)
(4)简述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自然条件。未来浙江省可以发展哪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10分)
参考答案:
(1)城镇化水平较高(2分);各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很大(2分);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均衡(2分)
(2)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大,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慢,城乡居民收入较少,铁路交通网络密度大,而公路网密度较小,省外人口迁入少;广东省的轻工业比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发展迅速,工业化发展速度快,城乡居民收入较多,公路网密度大,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说明:从工业结构或轻重工业比重差异、小城镇发育程度差异、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差异、居民收入差异、公路交通网密度差异五个方面评分,每要点差异表述恰当,赋2分,满分10分)。
(3)(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值占GDP比重大。(4分)
(4)优势自然条件:海岸线漫长曲折,岛屿众多,多优良港湾(深水港)(2分);海洋资源(能源、化学资源、矿产资源、渔业资源)丰富等(2分)。新兴产业: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水淡化)、海洋能源利用等领域(2分)。(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我国大陆沿海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是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差异很大;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均衡。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大,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慢,城乡居民收入较少,铁路交通网络密度大,而公路网密度较小,省外人口迁入少;广东省的轻工业比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发展迅速,工业化发展速度快,城乡居民收入较多,公路网密度大,吸引大量外来人口。
(3)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三大产业的比重变化进行分析: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值占GDP比重大。所以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
(4)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分析:浙江省海岸线漫长曲折,岛屿众多,多优良港湾;海洋资源丰富等。发展方向为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能源利用等领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