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12-19 07:05: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我国东部某区域等高线图和该地气候资料图,指出该地区泥石流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并提出防御措施。


参考答案:原因:低山丘陵区,地形崎岖,坡度大;多荒山荒坡,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量大且集中;地表多松散物质。(6分)防御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建设护坡工程;加强对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泥石流的形成的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植被和地表松散物等方面分析。防御措施一般结合泥石流发展的人为原因,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暴雨形成一般应具备的条件是
? ①强冷空气南下? ②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③反气旋控制
? ④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⑤气温较高? ⑥长时间受锋面或气旋控制
[?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阅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1-3 题。


1.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它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草原面积广阔、牲畜多?
B.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丰富
C.欧洲冬季寒冷,1月均温低于0℃?
D.欧洲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2.欧洲和北美洲存在同一项灾害,这显示出下列何种地理特征:
[?]
A.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B.受西风影响降水过多
C.工业化程度高
D.跨纬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
3.南亚的孟加拉国是全球水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患成因有:
①地势低平? ②位于赤道,全年多雨? ③热带气旋频频侵袭? ④春季积雪大量融化
⑤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
[?]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参考答案:1.D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小题1: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 )?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小题2: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H省为我国东部省份,图中显示1990年以来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也趋于增大。正确答案选D。
小题2:位于季风区,降水强度大且集中是洪涝多发的主要原因。正确答案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洪涝灾害及原因并需要有一定的读图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平均每年造成近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国家财政收入的1/4至1/6。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强,自然灾害的损失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进入90年代已达到每年上千亿元的水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历史地震中的72次特大地震
①干旱
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属亚洲季风区。东部、中部是农业干旱集中发生地区。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是造成中国大陆干旱缺水的原因。中国大陆的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地区递减,东南地区降水量不少,降雨季节分配甚不均匀。华北地区、西北地区、江淮之间、华南及云南是干旱严重发生地区。秦岭、淮河以北春旱突出,有时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或伏秋连旱;西南地区多冬春旱;华南地区秋冬春常有旱情;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西部常有旱情。
②雨涝
中国东部有几个暴雨多发区:(1)东南沿海到广西,包括台湾、海南,高强度的日暴雨量超过500毫米;(2)辽东半岛到海河、黄海、淮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日暴雨量400毫米以上;(3)四川盆地,日暴雨量300毫米以上。
③洪水
中国大陆暴雨洪水是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少部分是由于融冰、融雪造成的。高强度、大范围、长时间的暴雨常常形成洪水,中国东部七大江河是主要行洪区,有7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地面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占全国40%的人口、35%的耕地、60%的固定资产受到洪水的威胁。
④地震
中国大陆是地震的多发区,平均10年一次8级地震、2年3次7—7.9级地震、每年6次6—6.9级地震。大陆区有32.5 %国土,46%城市位于Ⅶ度地震严重危害的地区。
⑤热带风暴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从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平均有7个在中国大陆登陆,最多时达到12个。登陆时间在每年的5-10月。随着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热带风暴的灾损迅速增长。
⑥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沉陷。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地势陡变的山缘地带。
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与暴雨相随。西南地区多集中于6-9月,;西北地区及河北北部暴雨多在7-8月。
⑦农业病虫害
威胁中国农作物重要的病虫草害多达1 300多种,其中病害550多种,虫害700多种,恶性杂草80多种。损失最大的小麦锈病,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淮北等北方冬麦区和四川、云南的西南麦区。小麦赤霉病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和长江流域及黑龙江垦区。麦类白粉病以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为重。稻瘟病在中国各地稻区都有发生。
⑧林业病虫害和森林火灾
据1983年全国森林病虫害普查结果,中国有森林害虫5 020种,病害2 918余种,鼠类16余种,总计8 098种以上。在全国范围内成灾的病虫害有100余种。中国松毛虫共有27个种和亚种。平均每年松毛虫发生面积为260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的三分之一。
森林火灾:中国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北方零散林区。主要发生时间在春冬两季。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某地区位于川东三峡库区的腹心地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褶皱山地,地下常有软硬相间的岩层。

(1)指出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人类活动致灾因子。(4分)
(2)说明该地区滑坡发生次数与坡度的关系,并从滑坡危险性的外在因素分析:怎样避免和降低坡度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自然因子:坡度(2分)  人为因子:土地利用。(2分)
(2)关系:坡度为20°~35°时,最有利于滑坡的发生;(1分)而坡度小于20°和大于40°的地区滑坡发生较少。(1分)
避免措施:坡度20°以上的丘陵山地应避免开垦耕种(或实行退耕还林,保护地表植被);(2分)应避免在脆弱地带进行交通、工矿工程施工;在滑坡易发地段,建设护坡工程,做好灾害防护。(2分)


本题解析:
(1)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因子是坡度,人类活动致灾因子是土地利用。
(2)该地区滑坡发生次数与坡度的关系是坡度为20°~35°时,最有利于滑坡的发生;而坡度小于20°和大于40°的地区滑坡发生较少。避免措施:坡度20°以上的丘陵山地应避免开垦耕种(或实行退耕还林,保护地表植被);应避免在脆弱地带进行交通、工矿工程施工;在滑坡易发地段,建设护坡工程,做好灾害防护。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可以起到诱发和加剧的作用。
以洪灾为例
①洪灾的形成原因
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阻塞河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的堤坝溃决;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人类不确当的经济活动等。
②洪灾的危害
直接损失: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人畜的伤亡;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等
间接损失: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生活秩序混乱等
③洪灾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排洪速度;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水位等。
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滥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等。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