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城市与地理环境》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12-19 06:55: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两省1965~2011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造成广东省、辽宁省城市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2:制约两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问题是(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基础设施落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但目前城市化水平低于广东省;1990~2000年间国家逐步开放开发边境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省会城市,故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广东省在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故其城市化起步晚是由于政策原因;广东省后来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即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
小题2:两省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大量人口迁入,劳动力充足;两省经济均较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目前我国已经放宽了户籍制度;两省都面临产业结构的升级,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下面左图为“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右图为“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归纳出1950~2007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左图简述E城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主要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右图描述2007年与1983年相比,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简述这种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等级提高)。
(2)E城附近公路交通线路增加,成为Ⅸ域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与铁路运输的联系便捷。
(3)特点:出生率从1983年的17‰左右降至2007年的9‰左右,死亡率稳定在5.5‰(或大于5.5‰小于6‰之间)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3年的11‰左右降至2007年的4‰以下。问题和影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退休、养老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

A 城市化过程? B 郊区城市化?
C 逆城市化? D 城乡差别拉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反映城市化过程。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0年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闭幕,给世界留下了珍贵的记忆。据此,回答1—3题。

1、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
? ①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②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③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再变大
? ④昼变长,夜变短 ⑤昼先变长后变短 ⑥昼先变短后变长
[? ]
A、①④
B、②⑤
C、③⑥
D、②④
2、市民张先生乘坐的公交车在卢浦大桥上,正好能看到初升的太阳照耀在世博中心馆狭长的外墙上,特
? 别光亮,对照地图判断该现象出现的时间,以下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一年中任何时候,日出正东方
B、靠近秋分日前后,日出正东方
C、靠近夏至日前后,日出东北方
D、靠近冬至日前后,日出东南方
3、从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角度分析,世博园所在地区将来适宜建设成
[? ]
A、交通枢纽和公园绿地
B、港口运输和出口加工
C、商务会展和文化休闲
D、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


参考答案:1、C
2、D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北宋时期,“扬州”是当时我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开封”相差无几。关于当时“扬州”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水陆交通枢纽
B.南北漕运的咽喉,盐运中心
C.商业等经济发达
D.王安石、郑板桥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小题2:影响扬州历史上几度兴衰的主要交通条件是(? )
A.京杭运河
B.长江
C.津浦铁路
D.高邮湖等湖泊的湖运
小题3:改革开放以来,古城扬州焕发了青春。下列条件中不属于现代扬州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
A.大规模疏浚了大运河
B.加强了宁(南京)启(启东)铁路的建设
C.大力建设宁(南京)连(连云港)高速、宁(南京)启(启东)高速
D.建造了与苏南能实现紧密联系的跨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小题1:郑板桥为清代时期的代表人物;故D项措施。
小题2:结合图示,扬州位于京杭大运河沿岸,故其发展受水运的影响。
小题3:江阴长江大桥位于无锡市,而与扬州的发展关系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